2018年第1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本期封面
  

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中国乡村发展的历史沿革:基于公共选择视角
  常伟,杨阳  2018,27(1):1-6,81
利益协调与激励兼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从公共选择视角,考察近代至今的中国乡村发展建设与农村发展问题。研究发现:在农业与农村发展中,必须注意政府与农民的良性互动,注意解决二者的利益协调和激励兼容。这一结论意味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应注意解决公共投入与农村居民的公共需求的匹配问题,应将强化乡村治理的组织资源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并且积极培育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资源。
  摘要[753]  PDF
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路径的实现
  高璐,周全  2018,27(1):7-10,94
乡村旅游转型升级首先要在模式上创新:突出乡村旅游“地域性和乡村性”特色,并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努力实现乡村旅游规模化、集约化;其次,内涵上升级: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延伸旅游产业链,促使市场转型升级;再次,功能上转型: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塑造旅游品牌,带动农民就业,促进产业功能转型升级。
  摘要[844]  PDF
乡村旅游者休闲涉入对地方依附的影响测评
  李群  2018,27(1):11-16
以杭州茶文化农家乐为例,从休闲涉入(吸引力、自我表现、中心性)和地方依附(地方依赖及地方认同)的维度出发, 构建乡村旅游者休闲涉入和地方依恋的结构方程模型。运用AMOS21.0软件进行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模型的路径分析。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吸引力、自我表现、中心性分别显著正向影响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受到自我表现和中心性的显著正向影响;吸引力对地方认同正向影响不显著。
  摘要[651]  PDF
基于乡愁视角的杏花村景区游客满意度提升研究
  程晓丽,沈姗姗  2018,27(1):17-2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村落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于是以“乡愁”为标签的乡村旅游开始日益盛行。池州市杏花村是集盛唐诗酒、山水农耕、传统民俗和江南村落等传统文化为一体的乡愁旅游区。通过对景区游客满意度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从高到低依次是旅游资源、其他要素、旅游设施和接待服务。建议杏花村从突出景区特色、涵养乡愁文化、完善基础设施、形成场所精神、推进智慧旅游、提升服务品质、强化品牌意识、守护心灵家园等方面进一步打造乡愁元素,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让游客看得见乡愁,体验到乡愁,并产生新的乡愁,最终实现景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摘要[650]  PDF
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古村落文明保护及传承研究——以安徽古村落为主要考察中心
  方国武,俞蕾,汪一辰  2018,27(1):22-27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与古村落文明的保护和传承相统一。在保护原则上应坚持分类保护、因村制宜原则;应充分发挥古村落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转化,并将其融入到现代乡村文化建设中;在保护、利用古村落传统公共文化空间基础上,建构现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充分利用古村落传统文化资源,突出文化创意,打造乡村农业文化综合体新形态。
  摘要[672]  PDF

农林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

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成逻辑与培育路径探讨
  王艳萍,房彬  2018,27(1):28-31,115
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大量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成遵循一定的逻辑,农业具有吸引力是新型职业农民生成的逻辑前提,教育和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生成的关键,良好的制度环境是新型职业农民生成的重要保障。基于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成逻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提高农业的吸引力,丰富培育体系,完善保障机制。
  摘要[648]  PDF
我国运动式治污的有限否定及渐进调试
  宋以  2018,27(1):32-38
运动式治污实践效能的边界存在于行政主体职责同构和有限社会资源及政策工具选择的困境中。运动式治理在本质上视为以权威和目标责任为基础的环境威权主义的集中体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科层化和社会化之间的运动式治理,应该持“有限否定”的价值取向,通过政府纵向有限“脱嵌”和公民横向“再嵌”摆脱路径依赖,构建顺应国家与社会双向运动力量的复合型治理模式,最终实现环境可持续常态化运作机制。
  摘要[606]  PDF
绿色GDP2.0框架下的安徽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
  吴楠,陈红枫,葛菁  2018,27(1):39-49
在绿色GDP2.0核算项目框架下,构建安徽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核算生态系统为地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及其经济价值总和。安徽省2014年全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37 892.6亿元,是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82倍。单位面积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较高的主要为合肥、安庆、池州、黄山和六安等市。全省仅合肥、芜湖、马鞍山、淮北、铜陵5市人均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低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研究表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核算可以反映生态系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并为建立生态系统保护效益与成效的考核机制提供基础。
  摘要[673]  PDF
生态位视域下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年晓萍,徐俊  2018,27(1):50-54
和自然界生物单元一样,高校也有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位。地方高校必须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自己的生态位。安徽农业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走“大别山道路”,立足安徽,面向“三农”,以特色办学模式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决战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部崛起的新形势下,地方高校仍需与时俱进,力求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脱贫攻坚和文化传承上开拓创新,为建设美好安徽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科技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支持。
  摘要[756]  PDF

经济与管理(农林经济管理优先)

渔产品进出口均价与渔民收入相关性建模与测度
  于正松,焦士兴  2018,27(1):55-59
以1993—2016年间渔产品国际贸易中出口平均价格、进口平均价格和渔民收入等相关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采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考察我国渔产品出口平均价格、进口平均价格对渔民收入增减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渔产品出口、进口的平均价格分别与渔民人均收入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短期看,渔产品出口平均价格比进口平均价格对渔民收入的影响显著;在1%的显著水平上,渔产品出口平均价格与渔民收入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渔产品进口平均价格与渔民收入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摘要[697]  PDF
影响“新三板”做市商选择做市企业的因素研究
  何川,汪洋  2018,27(1):60-68
做市商会谨慎选择做市企业。这种选择对于双方将来的利益都有显著影响。因此找出影响做市商选择行为的关键因素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从信息不对称假设出发,利用“新三板”2014—2016年期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检验发现:企业规模、资本结构、自愿披露和风险投资参与行为显著影响做市商的选择行为。地理区位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但作用的显著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理区位大小界定的影响。做市商通过企业的公开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信号传递行为三条途径来识别和选择做市企业。
  摘要[632]  PDF
构建安徽省双核心经济增长引擎探讨
  李广梅,潘彬  2018,27(1):69-72,125
长三角经济圈的扩容一方面给安徽省沿江城市带来发展机遇,同时带来诸多挑战。随着合肥市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提升,合肥市在安徽省的经济地位日益增强,而芜湖作为安徽省第二大城市,和合肥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合芜关系是推动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合肥和芜湖具有非典型性双核型结构特征,两城市的资源特点、产业结构以及空间关系各有利弊,这对于优化合肥和芜湖竞争与合作关系、构建安徽省双核心经济增长引擎、促进安徽省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摘要[666]  PDF
全域旅游视角下亳州市谯城区旅游资源整合路径研究
  魏晓宇,陈雪琼,刘丽梅  2018,27(1):73-76
亳州市谯城区旅游资源丰富,然而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散落,要素间联合度低,亟需进行整合优化。基于全域旅游视角,以亳州市谯城区现有旅游资源为依托,针对其开发现状,提出空间整合、时间整合、多产业融合、全服务的人员资源整合等路径,试图为亳州市谯城区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并进一步推动亳州市谯城区全域旅游的发展。
  摘要[600]  PDF

法学·社会学

农村宅基地法定租赁权研究
  王毅,王有强  2018,27(1):77-81
现行法律规定重在实现农村房屋的保障居住功能从而忽视了其经济属性,已制约农村与农民发展,宅基地法定租赁权的提出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尝试。宅基地法定租赁权是通过债权方式来实现集体外成员取得农村房屋的合法性,区别于我们通常所主张的物权方式。构建宅基地法定租赁权应充分考虑租赁权制度与宅基地本身两方面,在充分掌握相关理论、立法例以及现行规定的基础上,应重点将租赁关系主体、客体、租赁期限,租金的支付数额与期限以及房地权利归属等问题明确化,同时要妥善解决宅基地法定租赁权可能产生的内部公平与外部公平问题。
  摘要[718]  PDF
安徽省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探讨
  吴寅恺,谢培秀  2018,27(1):82-87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民众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通过对安徽省各主要市县区的考察发现,当前我省在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以及餐饮服务等领域的食品安全问题比较严重,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小数量多,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同时食品安全协同监管和社会共治局面有待改善。因此,为了加强安徽省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就需要促进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化发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建设,要推进各部门协同监管和社会共治的形成。
  摘要[665]  PDF
中国藏区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研究
  李强,何治江  2018,27(1):88-94
藏区公共物品供给从传统的政府单一供给走向了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居民等合作的多元供给,形成了“一主导二辅助一参与”的供给格局,即政府居主导,市场、社会组织辅助,社区居民参与。同时,藏区公共物品供给展现出的是一种合作供给网络。在组织间网络视角下,藏区公共物品合作供给的优化依赖于政府角色的转变、互惠合作的建立、互动协调的改善。
  摘要[640]  PDF
北京市外来农民工心理压力现状研究——以朝阳区皮村3331名农民工为例
  田成志,胡元瑞  2018,27(1):95-100
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皮村3 331名农民工心理压力状况的调查发现,农民工整体心理压力超出适中水平,熟练劳力动型农民工存在数量庞大的中度、重度压力群体,中年农民工受工作和生理因素双重影响压力最大,处于婚姻存续和婚姻破碎的状态农民工心理压力较大,专业技术型层次的农民工心理压力较小。建议通过优化农民工生活环境、改善农民工生活质量、加强农民工心理援助服务、建立心理减压工作长效机制等方式舒缓农民工心理压力。
  摘要[604]  PDF

封二封三

安徽省传统古村落——西溪南村简介
  安徽农业大学农业文化学科点  2018,27(1):封二-封三
  摘要[661]  PDF

语言·文学

论庾信表文的文献价值及艺术特征
  程文,焦自艳  2018,27(1):101-104
庾信的表文作为反映北周皇室朝廷的官方公文,具有不可忽视的史料价值,其所反映的重大历史问题有:北周皇室内部的倾轧、北周朝臣危局中的进退和北周国势逐渐崛起的政局。而流寓北方的南方文臣的特殊身份及遭遇,使庾信的表文带有浓厚的艺术性和抒情性,鲜明地体现出偶对工巧、用典精当、声律谐美、隽雅藻釆的审美艺术特征,对有唐一代的表文,尤其是晚唐表文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性影响。
  摘要[806]  PDF
浅析朱熹“循理而行”的实践观
  王霞  2018,27(1):105-108
朱熹的实践观是在深入把握朱熹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联系朱熹对于天人关系的看法而分析归纳出的,具体体现为“循理而行”。朱熹的实践观主张人类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精神,以“循理而行”的实践来行使“裁成辅相,参赞天地”的功能,在行动上促使自然万物蓬勃发展。朱熹的实践观本质上就是“循理而行”,人应当要尽心穷理来格物致知,进而践履力行,在实践中明“所以然之理”,完成“所当然之则”,实现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共生。朱熹的实践观蕴含着人类要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生命的意蕴,这种观点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摘要[735]  PDF
英语表量结构建构中的认知机制探析
  张斌  2018,27(1):109-115
选取英语中表量结构的基本形式“a(n) N1 of N2 ”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角度探析N1量词、N1名词和N1动词分别与无界性的语义焦点N2的组合机制。研究发现,英语表量结构的建构通常有四种方式,即N1量词与N2之间的转喻映射、N1量词的搭配原型(N2′)与N2之间的隐喻映射、N1名词与N2之间的隐喻映射、N1动词与N2之间的概念整合。其中转喻映射形成的表量结构可视为原型,其他三种类型是在原型表量结构的基础上通过隐喻或概念整合依次拓展而成。这说明英语表量结构的建构是在多种认知操作下进行的一种渐变的、有梯度的过程,不同类型的表量结构之间存在着认知理据性。
  摘要[579]  PDF

历史·文化

从《农政全书·甘薯疏》看块茎作物的种植与加工——兼论传统农学知识的当代价值
  王植槐,邵侃  2018,27(1):116-120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甘薯疏》是目前研究块茎作物甘薯种植的重要史料。《甘薯疏》从甘薯品种的引进推广、田间管理、选种储存、加工食用等进行了全面论述。通过对甘薯的传统种植与加工方式的分析论述,并与现代的生产、加工方式进行对接,探讨传统农学知识中蕴含的技术方法对当下块茎作物马铃薯种植及加工的借鉴价值,从中寻找为当下马铃薯“主粮化”背景下大规模种植、“全粉化”加工有借鉴的传统农学知识。
  摘要[781]  PDF
试论晚清地方局的创设与分类
  高国金  2018,27(1):121-125
明代税课局开启了地方局务机构的设立,清代中前期地方局以军需、善后、慈善等为主,且使用范围有所扩大。太平天国战争后,地方事务繁重,地方局数量骤增,广泛出现于各类地方治理领域。晚清各地局的背景复杂、种类繁多、范围广泛、形式多样、技术性强、作用突出、影响深远。晚清地方局根据职能与内容进行合理分类显得尤为迫切,这对清末民初地方机构史的研究极具意义。
  摘要[616]  PDF

教育?教学

习近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三个维度
  吴贵春  2018,27(1):126-12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习近平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此,他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主要表现为:要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渊源,要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社会生活。
  摘要[572]  PDF
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公民教育探究
  王芸  2018,27(1):130-135
公民教育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向,是大学生社会化成长的重要环节,也符合转型期社会对人的现代性的期待。整合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引导的公民教育的内容体系并使之课程化是当务之急。公民意识可整合为对应人与世界、国家、社会三个维度的主体性意识、国民意识和公共理性。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可有针对性地开展这三个领域的教育。
  摘要[797]  PDF

本期目录

情景体验在经典阅读推广中的价值与应用——以安徽大学图书馆为例
  杨晓阳  2018,27(1):136-140
对安徽大学在校生的抽样问卷调查显示,高校在校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如何引导大学生读者进行有益阅读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激发大学生阅读热情、提高阅读成效,安徽大学图书馆将情景体验引入经典阅读推广实践,做出有益尝试。主要形式包括读者参与图书馆宣传、读者参与图书馆服务与管理、学生主讲文典沙龙、各类读者参与竞赛及征文活动等。将情景体验引入经典阅读推广,有效吸引了更多的学生读者走进图书馆,显著提升了经典图书借阅率,打造了品牌活动并重塑图书馆形象,广受业界好评并屡创佳绩。
  摘要[688]  PDF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