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1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本期目录 本期封面
  

新农村建设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的分析与思考——基于皖西某村的实证研究
  张宁  2015(1):1-6
乡土社会、现行法律制度不合理因素、农民法律认知水平低等因素影响了土地流转法律制度在安徽西部某村适用的效果,使得该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践与制度之间呈现诸多背离,与发达地区相比,该地土地流转规模不大、形式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要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化、规模化,需要从农村制度变迁的视角来审视现行的制度设计,从农村改革“顶层设计”的高度来考虑实现两个转化:一是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财产化、资本化,使之成为农民可以用多种方式处分并获取收益的财产;二是实现农民的市民化,使之成为自由的市场主体。
  摘要[1509]  PDF 831.39 K[1080]
城市化背景下的浙江农村现代化的个案研究
  陈周宁  2015(1):7-12
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城市化互为动力。城市化助推农村实现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加快城市化的步伐。在具体实践中,由城市的扩张而将城郊及周边的农村地区并入城市范围的做法更具有普遍性。而且,相对于这一转变中的物质生活现代化而言,人的现代化更值得关注,其任务也更加艰巨。
  摘要[973]  PDF 894.62 K[756]
自然地理环境贫困效应实证分析——基于空间贫困理论视角
  欧海燕,黄国勇  2015(1):13-19
从空间贫困理论的视角,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贫困发生之间的关系,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并运用2006—2012年新疆17个边境重点贫困县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自然地理环境的贫困发生效应。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地理条件对农民收入和农村贫困率有显著影响,政府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可以缓解自然地理环境对贫困效应的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农村贫困率的减低有显著性影响。
  摘要[1095]  PDF 832.39 K[804]
基于园艺疗法的苏州休闲农业产品创意设计
  赵慧莎,李向韬  2015(1):20-24;125
国外对园艺疗法的应用研究比较成熟,取得的效果也为社会所广泛认可。而国内对园艺疗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园艺疗法与休闲农业的结合,不仅要从功能区划分、景观设计等方面体现其理念,而且由专业的园艺疗法师为客户量身定制康复养生课程,从而使景观设计理念与康复服务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该产品以身心康复为主题,重点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群体,从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人口老龄化、社会医疗等民生问题,其发展前景广阔。
  摘要[1479]  PDF 1008.68 K[816]

农林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

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研究
  侯 博,侯 晶,王志威  2015(1):25-31
在机械农业和化学农业的发展模式下,农业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来源。农户是低碳农业生产的主体,从源头上把握农户生产行为的内在机理有助于推动农业的低碳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农户的低碳生产行为是农户有计划的行为决策,遵循计划行为理论,其低碳生产行为意向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三个主要变量的影响,具体包括认知评价、法规政策、社会舆论、农户禀赋、风险因素及过去经验等六个最终决定因素。建议从加强低碳农业理念宣传、规范低碳生产法规政策、营造舆论监督环境,以及推进农业培训和教育等方面促进农户的低碳农业生产。
  摘要[1409]  PDF 988.88 K[768]
浙江乡村旅游循环经济运行模式研究
  朱岚涛,刘 颖  2015(1):32-36
乡村旅游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生态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循环经济要在6R创新理念的指导下,以清洁生产理论、循环经济理论、旅游产业理论为基础,在资源、游客、企业和社会需要的强大驱动下,以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相关规范为保障构建由目标系统、要素系统、理念系统、动力系统以及保障系统组成的运行体系,并根据不同的层次系统实施不同的措施路径,实现乡村旅游循环经济的更大发展。
  摘要[1060]  PDF 816.35 K[880]
持续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以厦门市为例
  曾 青,俞白桦  2015(1):37-41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城市化的世纪,也是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厦门市作为沿海经济特区,经济发展迅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应关注如何持续推进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加快建立城市生态文明制度、综合治理城市生态环境污染、并注重发展以闽台地域文化为主的生态文化,力争使厦门成为“经济稳健发展、生活富裕安康、生态优美宜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特区。
  摘要[1247]  PDF 766.15 K[856]
明清时期生态环境、经济模式及社会冲突——以浙江山区为例
  颜晓红,吴青林  2015(1):42-47
浙江省西北、东南部属于多山地和丘陵地带,受自然条件、人口等因素的制约,明中叶以前,经济开发的整体水平低下,未开发和尚未充分开发区域较广,属典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然而自明中后期开始伴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及不同的技术手段、生产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的采用,浙江山区原有经济模式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当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逐渐失衡,尤其是本地居民与外来移民冲突不断。为此,清政府采取措施以加强对外来移民的控制。
  摘要[860]  PDF 1.00 M[786]

经济·管理

安徽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应研究——基于改进的索洛模型
  余明江,沈韵峰  2015(1):48-54;65
安徽省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具有明显的超前性。老龄化人口不仅数量大,增速快,而且其内部还存在差异。人口结构为典型的“未富先老”。老龄化与GDP有着负的效应关系:老龄化对经济产生抑制作用,经济学分析与实证分析的逻辑具有一致性。化解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的根本途径在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经济。同时,创新养老观,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开发老年人市场。
  摘要[1005]  PDF 1.36 M[923]
茶叶供给质量保障与主体行为的博弈分析
  吴永辉,姜含春,栾敬东,夏 涛  2015(1):55-59
茶叶生产是控制茶叶质量的首要环节。茶农、茶商以及茶叶企业是茶叶生产和市场供给的主体,根据政府监管效力和市场信息情况,在种植、采摘、加工和销售各个环节具有不同行为表现。依据博弈理论,研究茶叶供给方与政府、茶叶生产企业之间的行为选择,探讨茶叶供给主体的行为动机,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和市场监管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研究认为:有效的监管市场能够消除“柠檬市场”效应,提供有质量保障茶叶是理性选择;市场监管缺位情况下,提供无质量保障茶叶能够获取较高的市场收益。
  摘要[989]  PDF 694.90 K[739]
中澳农产品贸易实证分析
  黄 勇  2015(1):60-65
近十年,中澳两国农产品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但发展不平衡;双边农产品贸易结构以两国自然禀赋为基础;中国进口澳大利亚农产品增长迅速,但占比增长缓慢。利用贸易专业化、产业内贸易及显性比较优势等理论与指数工具,对2003年至2012年中澳农产品贸易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两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弱、互补性强;两国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程度不高;两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中弱澳强,不平衡局面很难改变。
  摘要[1030]  PDF 720.93 K[700]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系统研究
  赵蕾,余汝艺  2015(1):66-71
旅游与文化具有共同的融合基因,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与融合路径是指导两者融合的重要理论基础。从产业融合的推力、拉力、支持力和阻力四个层面构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模型,并依照旅游和文化双方经营主体在跨界资源重组中的角色与融合深度,提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四种路径:整合融合、吸纳融合、渗透融合和重组融合。
  摘要[1467]  PDF 1.68 M[801]

法学·社会学

论我国农民工民事诉权保障
  陈元庆  2015(1):72-76
民事诉权的切实享有和行使是农民工受损权益获得司法有效救济的重要保障。但《宪法》对民事诉权规定缺失,民事诉讼中起诉条件苛刻、程序复杂、成本过高、法律援助制度不健全、判决执行难以及农民工自身诉权意识薄弱等,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农民工有效行使民事诉权。因此,只有从立法和司法实践上多措并举全面消弥影响农民工诉权有效实现的阻碍因素,健全保护路径,才能使农民工的民事诉权保障真正落展到实处。
  摘要[947]  PDF 786.93 K[683]
涉外船舶碰撞民事司法管辖权的立法完善
  王 琦,韩 雪  2015(1):77-83
船舶碰撞引起的海损事故纠纷是船舶在海上民事纠纷中最重要的类型。涉外船舶碰撞民事司法管辖权立法具有复杂性、国家主权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加强涉外船舶碰撞民事司法管辖权立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涉外船舶碰撞民事司法管辖权立法存在船舶碰撞概念不清、连接点建立不当、《民事诉讼法》关于涉外船舶碰撞民事司法管辖权的立法不健全等问题。完善我国涉外船舶碰撞民事司法管辖权立法应当在“主权维护与风险共担平衡”的总体思路之下,统一船舶碰撞概念、优化连接点建立、重视涉外民事管辖立法、健全我国涉外船舶碰撞民事司法管辖权的立法体系。
  摘要[1049]  PDF 971.39 K[697]
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公民参与——基于社会资本的视域
  张 雪  2015(1):84-88;131
公民参与社区公共安全治理体现了社会职能的自主特性,同时也为相应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合理性根据和合法性基础。从实际效果来讲,社会资本对于这种参与具有基础动力的作用,而当前的问题主要在于社会资本的存量不足以及分布不平衡等制约瓶颈。这种情况不仅可能造成“小群体”利益聚集的安全隐患,诱发新的不稳定因素,实际上也直接削弱了公民参与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积极性。因此,合理投资和有效使用社会资本,完善社会资本应该具有的公共精神、信任、规范,以及网络等正向职能,成为建构公民参与社区公共安全治理机制的重要途径。
  摘要[909]  PDF 893.41 K[1035]
尊重与自我实现——理性探讨刑事诉讼法律从业人员的需求
  彭瑞楠  2015(1):89-95
刑事诉讼法律的健康运行,离不开一支尽职尽责的刑事诉讼法律专业化队伍的辛勤工作;而刑事诉讼法律专业化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对刑事诉讼法律从业人员个体的塑造和培养。因此必须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对刑事诉讼法律从业人员的需求进行探讨,而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框架。通过对刑事诉讼法律从业人员基本需求以及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使其在工作中充分调动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优秀的刑事法律工作者,从而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刑事诉讼法律专业化队伍,为刑事诉讼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人员保障。
  摘要[759]  PDF 1.02 M[691]
农村家庭隔代教养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
  毕 波  2015(1):96-99
农村家庭隔代教养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中国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现阶段中国农村家庭的隔代教养质量不高,对家庭中祖辈、父辈、孙辈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祖辈的教养模式欠科学、教养方法欠妥当,对孙辈的健康成长尤为不利。在农村家庭隔代教养现象日趋普遍的今天,政府与社会应负责解决农村家庭的后顾之忧,祖辈与父辈家长应在提高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改进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农村社区与学校则要协助农村家庭教育子女并提供科学的教养知识。只有通过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农村家庭隔代教养的水平,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出健康的成长环境。
  摘要[1003]  PDF 661.11 K[752]

封二、封三

安徽农业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简介
  安徽农业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  2015(1):封二-封三
  摘要[728]  PDF 949.68 K[801]

语言·文学

《二十四诗品》中的空间意识
  鲍士将,李 勇  2015(1):100-104
《二十四诗品》作为中国传统意象批评的代表作,以诗性方式进行言说,其典雅流畅的语言,鲜明生动的形象以及宏远深阔和想象构成了独特的自然空间、想象空间和人物空间形态,并且通过散点透视、以小见大和虚实相交的方式表现其空间意识,形成了具有天人合一、真实自然和超以象外的美学特征,完美地将诗歌理论与文学审美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学理论。
  摘要[860]  PDF 787.87 K[700]
稀见戏曲剧种二夹弦源流考略
  王 伟,王 夔  2015(1):105-109
二夹弦是流行于鲁、豫、皖地区的稀见戏曲剧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具个性的文化价值,2008年二夹弦正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界关于其起源问题的探讨虽很热烈,却尚无定论。二夹弦的传统剧目、特色声腔、表演特征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艺术形态,由此入手探究进行研究,考证其起源,梳理其发展脉络,见出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征,可辨出二夹弦起源于民间曲艺艺术花鼓丁香,在融合黄河流域的民间音乐以及借鉴吸收其他兄弟剧种艺术养分的基础上,最终于20世纪20年代形成相对成熟的戏曲剧种。
  摘要[1025]  PDF 800.37 K[919]
袈裟下的现代孤独者——论废名诗歌传统与现代对接的艺术特征
  吴长龙  2015(1):110-115
废名诗歌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特色,在现代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废名诗歌以传统和现代结合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对温(庭筠)李(商隐)诗词传统的继承,承续了晚唐诗歌风格,也转化和指向了对荒诞现实世界的指认;用禅宗“公案式”思维结构诗歌,披上了佛家顿悟和哲思的袈裟,也转化和指向了现代人的虚无和寂寞;选择繁密的佛家经典意象,营建了一个参禅悟道的集合生成的意象群,也转化和指向了现代派的唯美—颓废。废名用传统的方式表达了现代人的感受,其传统“袈裟”外衣下包裹着的是现代人的孤独和寂寞。
  摘要[956]  PDF 1.02 M[746]
歙县许村方言异读及音变现象研究
  沈昌明  2015(1):116-118;137
方言存在异读是一种普遍现象,从歙县许村方言[1]的实际情况看,其异读情况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文白异读,二是元音内部屈折变化,三是变调,四是在语音发展中产生的合音现象。而音变则是在语流中由于音节的相互影响而产生的语音变化,从许村方言看,主要是清入与平、上、去三声结合而产生的变化。严格意义上说,它不属于异读,是与异读有本质区别的语音变化形式。对于这两种现象的研究,对于揭示方言语音与中古音韵的联系具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方言语音内部元音的屈折变化的研究,对于中古汉语是否存在形态变化更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摘要[1004]  PDF 598.82 K[628]

教育·教学

以红色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吴贵春  2015(1):119-121
红色文化有着自身的显著特点,它是最具民族性的先进文化,最具科学性的先进文化,最具大众性的先进文化,最具时代性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表现为: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有利于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有利于人们确立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红色文化的优秀品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丰富养料和土壤,以红色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处理好红色文化与多元文化、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红色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关系。
  摘要[1026]  PDF 439.47 K[806]
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三个基本点”
  朱绍友  2015(1):122-125
高校基层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和高校的科学发展。从科学发展和科学执政这两条主线来看,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三个基本点,即:定位自身职责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逻辑起点,队伍建设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支撑点,党建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突破点。特别是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要有新思维、新境界、新方法。
  摘要[800]  PDF 658.64 K[742]
新课程体系下高校体育课程实行小学期教学的课程模式建构——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尹维增,陈有忠,张德利,张玉强  2015(1):126-131
新的课程体系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更宽广的自主选择余地和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小学期教学弥补了高校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不足,为学生体育学习的延续性以及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提供了保障。针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科学而合理地构建小学期体育教学模块,以适应高校体育课“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而合理的体育课程结构,对完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推动高校体育发展和变革提供保障。
  摘要[968]  PDF 879.59 K[748]

历史·文化

论胡仔对宋代金紫胡氏家学家风的传承与超越
  潇 潇  2015(1):132-137
作为宋代金紫胡氏家族文化的集大成者,胡仔的学识品性继承和发展了胡氏的家学家风,既呈现出甘贫守静、敬祖崇德和博学好文的特征,又表现出与家族成员同中有异的学术兴趣,反映了家族文化在代际传承中演变轨迹。他对北宋诗歌发展史的思考与探索超越了家风家学,对后代诗话和诗歌评点影响至深。
  摘要[1023]  PDF 1.13 M[678]
试论清末皖南的茶厘与茶厘局
  袁 飞  2015(1):138-140
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负责皖南团防事宜的张芾为了筹办军饷开始抽收茶厘。创设之初,皖南茶厘抽收数额不大,后抽收额度逐渐加大。同治元年(公元1861年),两江总督曾国藩为了筹措军饷,特设皖南茶厘局,专门负责皖南地区的茶税、茶捐和茶厘,之后便形成了皖南茶厘局并由两江总督直接管理的惯例,直至清亡。
  摘要[986]  PDF 495.82 K[793]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