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5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本期封面
  

新农村建设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政府与农户博弈分析
  陈利根,郝诗源  2013(5):1-5
通过构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利益两方政府与农户的博弈模型,考虑预期收益倾向对政府策略和农户行为的影响,分析农户在流转与征收过程中的行为选择及政府在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策略选择,推导政府执法行为和宏观决策选择及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农户的行为建立在自身收益最大化基础上,保证农户合法流转土地的途径就是保障农户的收益,因此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亟待规范,为达到政府与农户的利益均衡,改革势在必行。
  摘要[1358]  PDF 471.39 K[825]
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改革探讨
  申瑞,阮文彪  2013(5):6-9
针对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缓慢、成本居高不下且效率较低的现状,从物流主体、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及物流环节阐述我国与国外先进物流模式的差距。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现状,将我国散而杂的生产者组织成拥有自我领导能力的自组织,并通过该组织与市场、第三方企业、政府合作并建立起若干新型农产品物流模式。与此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物流行业的扶持,完善物流设施设备的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从而突破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所遇瓶颈,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1232]  PDF 1.12 M[788]
山东省粮食产量连续十年增长的保障因素分析
  陈欣,吴佩林  2013(5):10-15
1978年至2012年山东省粮食产量数据显示出明显的“三阶段”波动特征。借助主成分分析与岭回归的方法,对不同阶段影响山东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近阶段山东省粮食产量连续10年增长的主导因素是农业生产条件的持续改善,主要包括农机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使用折纯量、农村用电量及支农支出的有效保障。但同时也存在化肥使用量增速过快、复种指数偏低等制约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粮食持续增产的可能性。加强水利建设、保证复种指数、提高补贴力度等可以作为进一步保证粮食安全、促进粮食增产的措施。
  摘要[1289]  PDF 1.15 M[850]

农林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

寒地黑土区域生态文化建设
  伊丽娜,张颖  2013(5):16-20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生态文化的构建,是新时代全人类共同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完善。寒地黑土区域由于其独特的资源和生态优势,蕴含巨大的生态价值,使其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然要注重生态文化的建设。但生态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寒地黑土区域的生态文化建设,须结合当地的地域性经济、文化等特点,从文化建设主体的思维方式的转变、道德意识的培养以及文化建设的客观环境的完善等角度入手来进行,使其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1223]  PDF 1.26 M[913]
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利益考量与制度构想
  蒋巍巍,潘丹丹  2013(5):21-24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市场化手段,有助于实现我国的自愿减排目标。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作为排放权交易的起点,存在诸多利益分化。由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如果初始分配不合理,将导致利益失衡,从而降低污染治理效率。因此在实践中应采取灵活的机制,实现初始分配的公平,使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为更多主体所接纳。
  摘要[1068]  PDF 1021.21 K[835]
基于游憩行为的合肥丰乐生态园调查研究
  孙磊,王亚红  2013(5):25-29
以合肥丰乐生态园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形式对生态园内游憩行为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青年人和中年人成为生态园的使用主体,他们在生态园中的主要活动目的是休闲娱乐、增长见闻、寻求新知,对生态园的不满意度集中在安全存在隐患、基础设施不健全、娱乐设施不全等方面。
  摘要[967]  PDF 1.14 M[753]

政治?哲学

领导干部新媒体素养实证分析——以安徽省干部培训学员调查为例
  刘利敏,秦国伟  2013(5):30-35.78
调查表明,目前新媒体已成为领导同志的工作内容和生活方式,但其应用新媒体的方式还主要是被动接受,应用新媒体的理念、态度、信心、方式和技巧还不成熟。因此,领导干部在应用新媒体时要改变路径依赖,进行路径创新,要宽容地对待网络,在网络上形成官民平等对话的氛围,及时掌握新媒体的舆论动态,科学有效地处理和解决新媒体反映的社会问题,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网络反腐的制度化,通过新媒体应用的平台,树立政府自身良好形象。
  摘要[990]  PDF 2.62 M[608]
青年公务员廉政教育浅论
  杨倩  2013(5):36-39
青年公务员廉政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各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内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基础工作,是构筑青年公务员道德防线,明确处世原则,促进廉洁从政的重要举措。当前青年公务员廉政教育存在机制单薄、氛围不浓、缺乏有效的监督管制和法律保障、方法单一、效率低下等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青年公务员廉政教育:加强心理疏导,完善保障青年公务员心理健康的措施;完善青年公务员廉政教育体系,保障体制健全;改造腐败猖獗的社会风气,净化整体社会环境;加强他律环节,健全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青年公务员廉政教育方法。
  摘要[875]  PDF 1.29 M[705]
老子“不争”与“言善信”的生命智慧阐微
  陈绪新,杨玉洁,高盼盼  2013(5):40-45
作为道家创始人,老子唯一传世之作《道德经》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德育思想,其核心思想之一就是“不争”和“言善信”。争之有损,意欲之“不争”,“为而不争”,行“不争之争”;不信之有果,行之“言善信”,“言善信”发端于“诚”的本体世界,皈依于“信”的意义世界,落实于“做人”的生活世界。深入研究和挖掘老子“不争”与“言善信”的德育思想,为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共存以及身与心和谐共进,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思想道德资源和精神动力。
  摘要[907]  PDF 2.15 M[664]

法学

流动人口的社区矫正适用探析
  张斯玮  2013(5):46-50
我国自推行社区矫正试点城市以来,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诸多成果。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社区矫正工作的步伐似乎没有跟上现实状况的变化。在许多地方,社区矫正往往以户籍所在地为基础,流动人口被排除在外。显然,这种做法违背了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因此,从维护法律公正的角度出发,将流动人口纳入社区矫正的范围之内,是必要而又可行的。
  摘要[1003]  PDF 3.16 M[597]
规范城市雕塑项目招投标制度刍议
  梁庆宏  2013(5):51-56
城市雕塑项目推行招投标制度可以破解城市雕塑项目诸多经济矛盾、保障城市雕塑的艺术美学性。我国城市雕塑项目招投标存在市场结构较为混乱、项目频受长官意志干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城市雕塑项目招投标制度。通过引进专业策划人制度、规范招投标流程、加强城市雕塑竞标制度立法、完善专家评审制度等措施,可以解决城市雕塑项目招投标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城市雕塑业健康有序发展。
  摘要[930]  PDF 2.19 M[615]

经济与管理(农林经济管理优先)

“点—轴系统”理论在产业布局中的应用——以重庆市南彭地区为例
  乜堪雄,李廷敏  2013(5):57-59
基于重庆市巴南区 “十二五规划”要求,因地制宜地适当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南彭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内容和方向。“点—轴”系统理论可以促进实现生产布局与现状基础设施之间最佳的空间结合。在对南彭地区规划时,以镇政府所在地为中心,以当地的三条主要交通干线为轴,充分发挥空间扩散原理和增长极理论中,中心区域和辐射轴对周边经济的带动作用,并最终形成“一中心,两分区,三轴线”的产业布局模式。
  摘要[876]  PDF 1.90 M[612]
论居住保障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王小波  2013(5):65-68
我国现行居住保障政策偏向于通过大量安居工程建设提供房源满足社会中低阶层成员的居住需求,解决住房的供求矛盾。这一政策价值取向由于受到资源、供需、资金、人口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表现出不可持续性。需要通过引导住房观念转变,严格房屋租赁市场管理及完善保障性住房的退出机制等手段对其纠偏,使居住保障可持续发展。
  摘要[1206]  PDF 1.35 M[853]
公立医院医养结合模式可行性研究——以合肥市滨湖医院老年科为例
  孙雯芊,丁先存  2013(5):69-74
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采取的是居家养老的模式,其弊端甚多。只有向社会化养老过渡,建立起社会养老为主,其他养老模式为辅的多元、立体养老模式,才能逐步完善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作为社会养老模式的创新,公立医院因其独特的软、硬件优势,率先引入医养结合模式,将医疗与养老功能相结合,不仅是健全我国社会保障服务的重要举措,也为较好应对我国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了新思路。
  摘要[1739]  PDF 1.68 M[995]
论高校民生档案资源的整合
  张媛媛  2013(5):75-78
民生档案工作是高校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师生员工的民生信息需求。而民生档案管理中却有两大矛盾影响着档案利用,即信息价值发挥与原件保管之间的矛盾,信息点状分布与证据链状需求之间的矛盾。为解决上述两个矛盾,可以通过实体层面的有序化和信息层面的系统化,对高校民生档案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整合,实现民生档案社会价值的增值,提高档案部门的社会认同感,突显民生档案的凭证价值。
  摘要[924]  PDF 1.36 M[733]

语言·文学

从《梅边吹笛谱》看清代学人之词的新变
  李睿,鲍恒  2013(5):79-83
乾嘉时期为经学繁盛的时代,词学也衍生出新变的质素。学人之词成为词坛的创作主流,词体之尊基本实现。凌廷堪的《梅边吹笛谱》体现了创作与词学的交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清代学人之词的特质。
  摘要[1190]  PDF 2.14 M[656]
《西游记》中的“把”字句研究
  吕玲娣  2013(5):84-89
近代汉语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环节,《西游记》中的“把”字句基本上突破了早期的传统模式,扩大了“把”字句的适用范围,在句式结构上趋向完备和合理,在语意表达上也趋向精密和多元。通过对《西游记》中“把”字句的句法结构及其句法语义的研究,能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近代汉语“把”字句的发展概况。
  摘要[1124]  PDF 2.31 M[684]
辽西方言语音研究述评
  陈晓姣,朱红  2013(5):90-93
辽西方言是东北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辽西方言属于东北官话哈阜片;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分别是辽西方言语音与其他方言语音的比较研究、辽西个别方言点的语音描写研究以及基于语言教学的辽西方言语音研究等。从方言归属、语音概貌、形成原因等方面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不但能够对辽西方言的研究现状有整体的把握,而且有助于在此基础上找出研究的不足之处,以便对东北方言做深入研究。
  摘要[980]  PDF 1.60 M[679]
抗争、蛰居、飞翔—— 美国非裔文学中身份政治的追问
  高明玉  2013(5):94-98
文化身份是一个流散族群或个体界定自身文化特点的标志,也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尤其是一个弱势民族为了求得自身真实存在所关注的核心。赖特、艾里森和莫里森等几代美国黑人作家为此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美国黑人身份政治追寻的意义。这一黑人民族文化身份追寻的过程揭示:黑人民族只有找到自己的根——黑人的传统文化,才能找到与白人抗衡的力量,在精神上获得重生,从而找到真实的存在。
  摘要[976]  PDF 2.28 M[683]
论威廉·华兹华斯的“愉快”诗学
  陈鸣,胡安琳  2013(5):99-102
威廉·华兹华斯的诗学理念在《抒情歌谣集》序言中有较为完备的阐述,其中表达了一种观念,即诗歌创作所传递的情感应该是一种“愉快”的情感,我们称之为“愉快”诗学思想。以《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廷腾寺》、《我们共七个》等作品为例,从华兹华斯的自然情怀和儿童情结出发,分析出华兹华斯“愉快”诗学的创作原则,即:立足于生命本体需要,坚持生命内在的幸福感与外在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就其核心内涵和社会影响而言,华兹华斯的“愉快”诗学思想对当下文学艺术创作及社会发展变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摘要[1078]  PDF 2.61 M[610]

封二、封三

安徽农业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简介
  共青团安徽农业大学委员会  2013(5):封二-封三
  摘要[691]  PDF 2.47 M[591]

语言·文学

另类哥特小说:评伊丽莎白·乔利小说《井》
  张霁霜  2013(5):103-108
澳洲女作家伊丽莎白·乔利享有世界声誉,但令人遗憾的是她的国内知名度并不高,代表作《井》也没有赢得它应有的关注。现有的文学批评多关注其后殖民视角。事实上,作为一位文风诡异多变的作家,乔利的小说值得多角度地深入理解。女性哥特小说是其文风中一个重要特点。乔利运用女性非线性叙述模式,塑造了赫斯特和凯瑟琳这样的女性边缘人物,有别于传统哥特小说的猎奇,乔利关注更多的是人物性别、等级和情感关系。在传统哥特小说的外衣下,乔利文笔鲜明地表达了现代人物间的关系困惑和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共生关系,否定了传统的理性和权威。
  摘要[982]  PDF 2.90 M[846]

教育?教学

基于文化自觉视野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束霞平  2013(5):109-112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政治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事实上,我们实践工作中往往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单一化和教育形式的呆板化;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往往被我们所忽视,致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应有的实效性。文化自觉作为和谐社会、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共处之道,当然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性的创新之路。如何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拓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挖掘其文化价值,切实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
  摘要[844]  PDF 2.35 M[597]
自媒体传播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研究
  侯华莉  2013(5):113-1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等自媒体的日益普及,中国社会正在步入一个“人人皆媒体”的新媒体时代。自媒体传播使普通社会民众实现了对信息权和话语权的分享,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形态和价值观的形成方式。对于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当代大学生而言,自媒体传播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要[1203]  PDF 2.77 M[680]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操君  2013(5):117-121
我国现行的高校学业评价过于关注结果,重视总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和形成性评价。因此,重构形成性评价体系,应用多样化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已逐渐成为目前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共识。形成性评价的应用有助于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其工作体系可区分为评价前奏、获取证据、诊断证据、信息反馈以及“教”与“学”的改进等五个环节,其中,获取证据为核心步骤,应通过多种评价活动来获取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状态等信息。为了完善形成性学业评价和达成教育目标,先进教学理念的树立、学生的角色重塑以及处理好与总结性评价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摘要[1028]  PDF 1.07 M[744]
高校EFL课堂母语文化失语现象探究——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石志华  2013(5):122-126
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可能因母语文化失语而导致交际失败或欠流畅。词汇匮乏和背景知识薄弱是造成EFL课堂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的主要原因,可通过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双向意识、设定大学语文为高校必修课、修订大学英语教材、考试环节设置母语文化内容考核等策略改善此现象。
  摘要[1008]  PDF 1.13 M[789]

历史·文化

元代大运河修治原因探析
  路征远,雷芳  2013(5):127-131
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是我国历史文明的象征,是我国可流动的历史遗产。大运河不仅对中国古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发挥了重大作用,现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在京杭大运河的雏形形成于元朝。基于南北经济水平的不平衡、运输对河漕的依赖以及宋金时期运河的残破,为了解决南北运输的问题,元政府对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治。元朝政府修治大运河,惠及当时,泽被后世,功不可掩。大运河因南水北调增加了新的功能,现已局部投入使用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就是利用京杭大运河河道作为引水渠。
  摘要[982]  PDF 2.13 M[620]
论林则徐的水利景观审美
  兰宗荣  2013(5):132-135
民族英雄林则徐是近代著名的治水专家,他非常重视把水利工程作为景观来建设,特别是强调水利景观工程的坚固与技巧之美、水利景观的树艺之美、水利景观的人文成化之美和水景的清漾与畅顺之美。
  摘要[914]  PDF 2.45 M[598]
传播学视域下的徽文化与安徽文化强省建设研究
  蒋兆雷,黄洪雷  2013(5):136-140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将文化强省作为发展战略。安徽如何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必须对文化强省在学术上进行认真梳理。文化强省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内涵与标准,文化之“强”最终要表现为受众文化素养的提高、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和文化产业能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而传播则是文化之“强”的题中之义。因此,做好徽文化传播,实现安徽文化强省,必须提高徽文化传播者的素养,创新徽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尊重徽文化本身的文化价值。
  摘要[838]  PDF 2.90 M[604]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