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6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
  徐 俊  2008(6):1-5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文章对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概念的界定及相关理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价值意义和实践维度、国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缺失成因及其对策等,进行了简要回顾,最后做了总体评述与展望。
  摘要[1165]  PDF 214.95 K[3037]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缺失及对策研究
  崔 鑫  2008(6):6-10
企业是一种制度安排,其社会责任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共同演化的结果。转型期,由于新旧体制交替,出现了制度缺失,企业行为失范现象严重。市场经济即是法制经济,同时,还要顾及相关者利益。只有通过多方利益主体在市场进化过程中形成利益协同机制,才能促进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知,也才能使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诺内化为一种主动行为。要形成一种基于市场民主协商之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内生机制,初始的制度安排是必不可少的。政府作为正式制度的制定者之一,要为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一定的制度规则,以诱发共同体利益机制的形成,从而使企业社会责任真正落实到实处。文章就此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
  摘要[1000]  PDF 212.98 K[1953]
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应追求的企业价值取向——利润和社会责任的平衡发展
  丁天明  2008(6):11-13
文章揭示了资本经营的一般规律,阐述了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提出追求“利润和社会责任的平衡发展”应是现代企业的价值取向,分析说明了利润与社会责任具有高度相关性。认为只有当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价值观发生根本的转变,企业才能真正履行社会责任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利润。
  摘要[884]  PDF 140.40 K[1043]
企业社会责任审核中常见问题刍议
  周伟伟  2008(6):14-17
企业社会责任的兴起使得国际品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审核越来越严格。在审核的过程中,虽然企业想尽办法对付,但还是暴露了许多问题。
  摘要[834]  PDF 165.28 K[1059]
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孟淑媛  2008(6):18-21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也有重要作用。通过深入分析企业文化的内涵、重要意义,剖析我国企业文化存在的误区,可以提出改进和建设我国企业文化的对策。
  摘要[825]  PDF 178.05 K[1089]

政治?哲学

制度反腐:邓小平的成功探索与历史经验
  李秀芸  2008(6):22-24,94
制度反腐是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核心内容。邓小平在探索制度反腐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民主,健全法制;二是倡导以制度为载体的监督;三是改革传统政治体制。邓小平的制度反腐理论为新时期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提供了重要启示,即:必须牢固树立制度的权威,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制度,必须注重制度的落实。
  摘要[863]  PDF 182.22 K[933]
现时代背景下的自由与秩序
  周 琦  2008(6):25-29
自由和秩序一直是社会理论中的重要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各自所表现出的特点及倾向。通过比较自由和秩序可以得出二者之间互相制衡、互依互存的关系。从自由是目的,秩序是手段;自由是秩序的土壤,秩序是自由的保障的角度提出人类生活的理想模式应该是自由与秩序的和谐统一。同时,也希望能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做一些有益的理论探索。
  摘要[802]  PDF 220.50 K[1103]
和谐社会中爱的承认之维——以霍耐特承认理论为视角
  马晓艳,李和佳  2008(6):30-34
爱是一种承认关系,它是交往主体情感需要在他者中的自我实现。伦理实体中爱的互惠性使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获得作为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必要前提的基本自信。但作为对应于承认关系的否定性等价物,蔑视总是同爱相连。蔑视是对承认关系的破坏,是对个人完整性的否定和实践自我关系的损害。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任何对社会爱的秩序的破坏行为,都会受到具有自我同一性要求的主体有力的回击。
  摘要[951]  PDF 220.01 K[951]
试论和谐城市文化与和谐城市建设
  王桂芬  2008(6):35-38
文化是道德的支撑,而城市文化则是和谐城市的支撑。在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之间寻找现实契合点,有助于切实提高城市居民的国民素质,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对和谐城市文化的建设路径研究要体现出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在实事求是地重新审视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础上,多角度探索和谐城市文化建设的改革与发展。和谐城市文化为和谐城市建设营造了开放兼容的城市文化氛围,使和谐城市成为市民安居乐业的理想家园。
  摘要[1059]  PDF 172.48 K[995]

经济与管理(农林经济管理优先)

世纪初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回顾与展望
  於忠祥  2008(6):39-43,117
在对我国前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临着基础数据现势差、违法占地合法化、城镇规划“大跃进”、服从发展调布局、服从需要调现状、“挂钩”制度漏洞大、规划滞后非“龙头”等诸多问题,提出第三轮规划修编应以核实基础数据、全面清查违法占地和崇尚理性发展理念为切入点,以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制建设和突出其权威性为保障,严把“挂钩”制度关,倡导“以人为本”的规划实施方略。
  摘要[1246]  PDF 271.52 K[1009]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初探——基于虚拟研发模式
  徐若梅  2008(6):44-46
虚拟研发作为研发的一种新模式,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将虚拟研发模式应用于农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很少。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虚拟研发组织是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产品国家竞争力的有效模式。
  摘要[1217]  PDF 147.15 K[874]
村委会及集体经济组织关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张丽琴  2008(6):47-52
对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法律一般规定:没有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的,由村委会代为行使经济管理职能;已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经济组织或平衡于村委会或在其之下,还可能为村委会所替代。尽管实践中两者主要以二合为一的形式存在,但由合并走向分离都是两者关系构建中理性的路径选择。为了在赋予村委会必要经济管理职能的同时,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村委会的经济管理职能应宏观化、间接化,完善法律时或可表述为:对集体经济组织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决议、章程及其实施财务制度等方面的监督,参与集体经济组织的重大决策,反映村民意见以及提出发展建议。
  摘要[1806]  PDF
安徽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分析思考
  汪 洁,栾敬东  2008(6):53-56
结合安徽省实际,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及特征分析出发, 讨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育环境的改善、组织发展的现状、进展与问题, 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与政策建议。提出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联系社会各经济主体间利益互动的纽带,但现实面临着种种的困境和问题,使得在进一步探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中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摘要[1187]  PDF 185.42 K[945]
对春运“民工流”人口迁移的探讨
  邵 岑  2008(6):57-61
春运“民工流”是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产物。作为春运主体,民工流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对人们行为选择影响的表现。民工流的迁移变化既是经济状况的反应,又深刻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一年一度的春运带来多种社会问题。春运问题的核心并非“人多”,而是“集中”。因此对春运难题的解决不能单纯地依靠运力的增加,而要通过深刻挖掘分析春运民工流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进行综合治理。
  摘要[1159]  PDF 208.22 K[2176]
国外农业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启示
  杨子砚,刘启明  2008(6):62-6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加大对农业项目的资金投入,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文章着重研究了国外农业信贷机构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详细阐述了他们在发展中遇到问题后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效果,在理论和案例的综合分析下,力求为中国农村发展所面临的资金约束寻求一种新的思路,以促进我国农村信贷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摘要[1034]  PDF 201.85 K[1161]
高校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探讨
  戈 红  2008(6):66-67,83
代扣代缴是高校个人所得税征收的主要方式。目前高校的代扣代缴工作存在着量大、程序复杂、信息化建设薄弱、税收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通过建立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双向申报制度、实行征管手段的信息化,加强全员全额管理、积极做好高校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等途径可以强化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工作。
  摘要[1144]  PDF 141.31 K[991]

法学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的正当性分析
  张太保  2008(6):68-72
法治国家不仅要防止公民的权利受到侵犯,而且在公民权利受到侵犯后,能及时给予被害人应有的救济。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实现刑事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对于提高打击和预防犯罪效能,完善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989]  PDF 202.45 K[887]
中国古代自首制度的缘起与发展
  周世虹  2008(6):73-75
自首制度出现于夏朝,确立于秦汉,在汉朝有所发展和完善,在唐律中更是达到了集大成的境地。宋承唐制。明、清两代对之有进一步发展;但唐律自首制度的基本原则始终未变。
  摘要[851]  PDF 145.93 K[1559]
中国旅游立法的模式与思路
  王从烈  2008(6):76-79
中国旅游法制建设虽已具备一定规模,但远远滞后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中国旅游立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既涉及中国现行旅游法律规范层面、也触及社会大众法律意识层面、更牵动旅游立法的法理供应层面,中国旅游立法应在加强中国旅游法制的微观、中观、宏观法理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散在型立法模式与编纂型立法模式结合并用的立法思路。
  摘要[863]  PDF 183.36 K[1011]

文学?艺术

辗转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论废名 1920 年代诗歌创作
  吴长龙,燕 艳  2008(6):80-83
从儿童视角剖析了废名 20 年代诗歌创作中“儿童艺术世界”的特点和两重情感向度,以及诗人在两重情感向度中的矛盾和焦灼心态,总结了废名早期诗歌创作的艺术经验。
  摘要[870]  PDF 185.03 K[1275]
《呼啸山庄》中窗意象的文化解读
  王 喆  2008(6):84-86
窗在《呼啸山庄》成为了整体意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承载了女作家的丰富情感及人物命运和小说思想主题的众多内容,昭示着心灵的向往与追求,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给人以灵魂的净化和哲理的感悟。女作家艾米莉通过这一意象,展现了 19 世纪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中难以实现的理想与抱负。
  摘要[1385]  PDF 157.56 K[1507]
海明威《我的老爹》的文本解读
  王秀利  2008(6):87-90
在詹姆斯?费伦运用修辞叙事理论对《我的老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费伦的修辞叙事理论中的叙述声音,罗兰?巴特的“可写式”文本解读方式和布思的叙事理论中的可靠性与不可靠性叙事这几个角度对文本作了更进一步的解析。最后对巴特勒的死亡尝试着做了宗教方面的解释。通过这些分析可以看出,故事包含着双重叙事的线索,亦即作者讲述的是两个伦理故事。
  摘要[1109]  PDF 178.99 K[2774]
寻找丢失的“自我”——从《砂女》看“自我认同”表现
  王 川,刘晓艺  2008(6):91-94
安部公房在他的小说《砂女》中给我们讲述了主人公仁木次平在现代都市生活的孤独与困惑,并苦苦地挣扎着。偶然一次他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掉进别人的陷阱砂洞。从此开始了他与孀居女人的砂洞生活。始终以现代人自居的他,在这封闭的空间里挣扎、绝望、以及在绝望中最后发现希望。通过“我”的自我认同的描述,对在不毛之地的沙丘的人的存在问题进行了探索。
  摘要[1082]  PDF 189.10 K[1944]
谷文达和中国当代抽象水墨艺术
  杨 芳  2008(6):95-98
:抽象水墨艺术是当代中国画发展的一支先锋力量,也是中国绘画在当下成功转型和发展的一类典型个案。以谷文达为代表的现代抽象水墨艺术家们全新的探索性实践,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具有开拓性的新空间和新理念。
  摘要[957]  PDF 181.24 K[1869]

教育?教学

科学人文艺术融合与高校通识教育的创新
  汪青松  2008(6):99-101
科学与人文融合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过程中重视科学、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方法。通识教育的一个重大追求,是使学生在融会贯通中汲取智慧,获得心智训练和提升。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干部培训改革工程倡导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摘要[990]  PDF 144.05 K[1578]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浅探
  武晓蓓  2008(6):102-104
高校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新时期大学生所呈现的时代特征和良好的思想政治发展状态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抓住大学生关心的重大事件,最大限度地激活接受主体的兴奋点,探索构建高校思政工作新机制,从而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966]  PDF 139.38 K[1305]
高校网络新闻工作探析
  曹 雷  2008(6):105-107
高校网络新闻是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网络传播特征,发挥网络新闻区别与传统媒体新闻的优势,开创高校宣传工作的新局面,是一个系统的研究课题。笔者通过对网络新闻特点、优劣势进行阐述、分析,提出网络新闻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摘要[1132]  PDF 141.76 K[1442]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设计探析
  赵金华  2008(6):108-110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实践活动内容比较单一,部分高校的做法不具有借鉴性和创新性。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说明,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对于保证这项工作的实效性和真正发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对周边的辐射作用有积极意义。
  摘要[778]  PDF 160.91 K[1152]
高等学校教师需求的数学模型分析
  李菲菲,方 明  2008(6):111-114
文章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定量地分析了如何制订合理的高等院校教师需求结构以满足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从而达到教育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摘要[791]  PDF 189.13 K[2377]
高校公共选修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
  王天龙  2008(6):115-117
文章分析了公共选修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提出了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选课过程管理以及教学监控等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摘要[859]  PDF 148.58 K[1738]
论街舞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刘晓丽  2008(6):118-120,137
文章通过对街舞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只有建立高校街舞健身网络,加快培训专业指导员的步伐,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开发利用场所,同时努力营造街舞健身活动的文化氛围,才能有利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摘要[868]  PDF 170.24 K[1432]

历史·文化

明清祁门善和程氏精英人物的历史考察——以程昌为中心
  沈 昕  2008(6):121-126
文章以程昌为中心,结合其他程氏精英人物的基本履历和主要事迹,对明清祁门善和程氏精英人物所具有的共性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这些特点可以归结为:簪缨世家,书香门第;勤学上进,愈挫愈奋;严于律己,清廉循吏;勤政爱民,勇于任事;淡泊宁静,学术斐然等几个方面,它们的形成源于程姓个体的个人努力,更得益于程氏的宗族教育。
  摘要[877]  PDF 261.48 K[1977]
小议康乾时期治河活动中的利益冲突
  袁 飞,马彩霞,朱光耀  2008(6):127-129
黄河夺淮入海后,清口一带成了治理黄河、淮河和运河的关键点和枢纽。清统治者和河臣要考虑的只有三个方面的因素:漕运、上河地区和下河淮扬等州县。当然对清朝统治者来说,漕运是最重要的。在漕运和地方利益这两重关系下对清朝这一时期治河活动的研究可以管窥朝廷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博弈。
  摘要[1238]  PDF 149.27 K[1410]
清末民国时期安徽的农业改良
  王春芳  2008(6):130-133
清末民初,安徽农业改良机构渐次成立,形成了包括农政机关、农会、农业推广机构、农业研究机构和农业教育机构的农业改良机构体系。其改良的举措,主要有举办农事调查、宣传农业科技知识、研究和推广优良品种、引进新农具和化肥、防治病虫害等。尽管改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改变近代安徽农业的落后局面。
  摘要[1280]  PDF 188.21 K[2116]
春节习俗的城市变迁及其文化内涵
  覃祥菊  2008(6):134-137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中国的第一大节。自古以来,有着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过节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从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节俗变迁的文化内涵。和传统的春节习俗相比,城市的春节越来越受到政府行为的引导,出现了一些新型的习俗,春节拜年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节俗的变迁显示了民众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摘要[1226]  PDF 177.29 K[2640]

总目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总目录
  2008(6):138-142
  摘要[786]  PDF 161.10 K[978]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