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5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政治?哲学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探析
  吕 艳,李 俊,戎 耕 种  2007(5):1-4
马克思主义者创立、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发展动力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毛泽东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状况; 邓小平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学发展观”又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内容。
  摘要[757]  PDF 108.14 K[1175]
良序: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政治价值探微
  马 晓 艳  2007(5):5-8
在政治伦理视域下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代化社会应当是一个良序社会。新时期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 健康、稳定、合理的良序状态本身并不会自动生成,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其提供了政治价值功能引导、政治制度伦理支撑与政治主体道德评判。
  摘要[664]  PDF 32.79 K[759]
论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
  王 芳  2007(5):9-11,118
民主政治是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潮流, 而民主政治实现的形式可以不同。协商民主是同表决民主并列的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社会主义中国具有更高级的协商民主发展水平。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不能背离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形态。
  摘要[1036]  PDF 111.21 K[1559]
浅论刘伯承的抗日游击战思想
  马 克 家  2007(5):12-14,128
刘伯承抗日游击战思想虽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但是它对现代战争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主要内容有: 要处理好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的辩证关系; 组建抗日游击集团, 发动全民族抗日; 加强情报工作, 做到知彼知己; 正确运用抗日游击战术, 以弱胜强, 积小胜为大胜。
  摘要[891]  PDF 34.52 K[1130]

新农村建设

农村公共产品供需机制变迁与新农村建设
  施 威  2007(5):19-23
农村公共产品供需机制创新是深化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现阶段中国农村公共物品需求与供给机制严重错位, 已经成为困扰和阻碍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考察建国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供需制度的变迁轨迹。在分析强制性变迁困境和诱致性变迁需求的基础上, 试图探讨新时期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需失调的制度安排,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1088]  PDF 40.84 K[984]
发展乡村园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岳毅平,吴惠敏  2007(5):24-28
顺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党中央适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 进行新农村建设,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 必须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 乡村园林建设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本文对乡村园林的内涵、安徽省乡村园林的典范及启示、乡村园林在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对安徽省乡村园林建设做了较为深入的思考, 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思路与建议。
  摘要[811]  PDF 139.61 K[1243]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考察与借鉴
  胡 启 涛  2007(5):29-32
本文从农业高等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视角出发, 重点考察了黑龙江、辽宁、江苏、浙江等省份正在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分析了该计划产生的社会经背景、基本做法与主要经验, 讨论了其对发展农村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以及在安徽实施同类计划所具有的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摘要[776]  PDF 32.60 K[1111]

经济与管理(农林经济管理优先)

企业全方位领导胜任力模型的建立
  赵 静  2007(5):33-36
企业领导胜任力模型是企业区分优秀领导者和普通领导者的关键标准, 成功的企业领导胜任力模型的塑造有助于领导的招聘、提拔和业绩的评估等诸多方面。本文基于成熟的领导理论, 分别运用领导特征理论、领导行为作风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的相关知识, 结合企业的经营实践, 尝试性地建立了企业全方位领导胜任力模型, 以期为企业的领导人甄选、培育提供帮助。
  摘要[697]  PDF 112.38 K[1093]
发挥旅游就业潜力 扩大旅游就业效应
  蒋海萍  2007(5):37-40
中国现阶段就业问题日益严峻,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中国政治、经济政策导向。文章在旅游就业潜力分析基础上研究旅游就业空间拓展的可行性。并对如何释放旅游就业容量的制度供给, 提出相关建议
  摘要[642]  PDF 111.06 K[989]
大学孵化器孵化能力的模糊数学分析
  黄 健,王 飞  2007(5):41-45
SIFT 学生创业中心是典型的由高校主办的大学孵化器, 在扶持学生创业企业, 推动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 AHP-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该创业中心孵化能力的评价分析, 结合数据分析并联系实践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摘要[810]  PDF 539.79 K[1507]
使用后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以深港产学研基地为例
  孔 祥 锋  2007(5):46-48
本文从深港产学研基地的户外交往空间使用情况调查着手, 利用使用状况评价( Post Occu Pancy Evalecation, 简称 POE) 的主要方法: 访谈法、观察法和问卷法, 从多学科的视角重新审视已实现的设计, 并对 POE 在我国的推广前景提出展望。
  摘要[952]  PDF 269.25 K[952]

法学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模式及其法律评价
  王 祥 军  2007(5):53-55
依法、规范、有序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贯彻《土地承包法》的重要体现, 也是农村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模式、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以期对实务有所帮助。
  摘要[686]  PDF 82.20 K[935]
完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构想
  洪 超 兰,於 恒 强  2007(5):56-59
法院调解作为一种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 历来受到我国法院的借重, 但由于其自身的诸多弊端, 确有进行改革之必要。对其改革可从基本原则、具体程序设计、适用范围、方式等方面着手, 以期构建出适应我国现行的司法环境的法院调解制度。
  摘要[669]  PDF 110.40 K[799]
社会学视角下女性犯罪的思考
  鲍 云 飞  2007(5):60-62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思考女性犯罪的预防, 就是通过关注女性这个弱势群体的教育状态与就业发展空间, 正视女性犯罪的诱发因素, 进而从提高女性自身素质与关注女性就业方面进行女性犯罪预防, 以维护社会稳定, 构建和谐社会。
  摘要[742]  PDF 84.05 K[854]

语言·文学

感交与绝交——从《诗经 小雅 谷风》到《广绝交论》
  刘 良 政  2007(5):63-67
文章从表现主题和写作体裁两个方面, 考察从先秦至梁代的感交和绝交题材作品, 辨析这些作品在思想内容上的差别, 并指出这些作品的共同之处。文章重点分析了这一题材的代表性作品 《广绝交论》, 指出该文在感交和绝交题材作品中的重要地位。文章最后简要剖析了用诗、论和书这三种体裁来表现感交和绝交主题在写作体式上的特点。
  摘要[937]  PDF 42.30 K[1871]
“精神忽交通, 百怪入我肠” ——论韩愈对杜甫诗歌的接受及拓新
  申 东 城  2007(5):68-71
韩诗在“三偷”、音律、用语、以文为诗等艺术手法上接受杜诗而有拓新。韩诗学杜不泥, 学而知变, 自成一家, 影响深远。
  摘要[978]  PDF 34.79 K[1416]
简论朱熹的理趣诗
  刘 天 利  2007(5):72-74
宋代理学诗人的说理诗大多是枯燥乏味的语录讲义体, 朱熹的说理诗也多为此体。不过作为理学诗人中的杰出代表, 朱熹自有其不同凡响的地方, 那就是他创作了不少富有理趣的小诗。本文以朱熹的理趣诗为论题, 从作品的具体分析出发, 辅之以确凿的材料, 提出了以下观点:“朱熹的理趣诗是在禅宗以诗说禅方式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示道’之作。”
  摘要[1265]  PDF 84.41 K[1095]
毛泽东诗词中的“飞”
  叶 太 平  2007(5):75-79
“飞”是毛泽东诗词的独特而突出的艺术现象。本文对这种现象进行美学分析, 以展示毛泽东诗词的奇伟的魅力和价值, 进而展示作者那非凡的人生境界。
  摘要[840]  PDF 138.55 K[930]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哥特式冲突
  王爱娟  2007(5):80-82
《肖申克的救赎》以哥特式小说的震慑力反映了制度化对人性的迫害, 通过人性与专制, 自由与禁锢,希望与制度化的哥特式冲突, 表达了人类对于命运和人生的理解。小说使用哥特式手法将幻灭的人类从空虚麻痹的状态中激活, 重新点燃其追求梦想, 追求自由的希望, 并完成生命中真正的救赎。
  摘要[1016]  PDF 84.36 K[923]
试论传统语境的不可替代性
  李 清  2007(5):83-85
本文简要回顾了语境研究的历史和语境研究的新方向, 并探讨了传统语境与认知语境的区别与联系, 说明传统语境与认知语境都是交际的基础或依据, 最后得出传统语境不可替代的结论。
  摘要[905]  PDF 24.66 K[971]
英语无灵主语句和中式思维之鉴
  陈 文 东  2007(5):86-89
作为英语书面文本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无灵主语句在英语句型中十分普遍。由于中西思维方式、文化和语言上的不同, 中国学生很难学会使用无灵主语句。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 意在分析中西不同思维方式的生成机制, 找出理解英语无灵主语句的方法, 从而帮助中国学生克服中式思维, 造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
  摘要[1008]  PDF 110.70 K[1171]
英、汉法律语言中法律文化特征对比浅析
  尹 延 安  2007(5):90-93,139
法律文化孕育和造就了法律语言, 法律语言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英汉法律语言表达、体现、象征着各自民族的文化与法律文化现实。在习得一般法律语言的同时也习得法律文化。因此, 在进行法律翻译时应兼顾语言转换和文化转换。
  摘要[724]  PDF 141.73 K[1420]

教育?教学

网络传播者的道德教育研究
  常 松,王 传 寿,康 福 升,王 慧  2007(5):94-98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构建网络道德, 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网络传播者的道德和素质。本课题试图通过探讨网络传播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 分析如何加强传播者的网络道德教育, 提升其道德自律能力, 从而促进网络道德体系和网络文明建设。
  摘要[714]  PDF 38.11 K[1274]
舍恩的反思性实践理念与社会工作教育
  贾 维 周  2007(5):99-102
本土性不强、实践性不强是当前我国社会工作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社会工作教育应该从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上对这一问题做出回应, 而舍恩的反思性实践理念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摘要[912]  PDF 62.85 K[1626]
以荣辱观教育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黄 宇 弦  2007(5):103-106
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荣辱观教育在本质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是相统一的, 它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明了方向。荣辱观的树立和强化, 既需要大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 又是教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职责。要想真正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好、宣传好、树立好、落实好, 荣辱观教育必须贴近大学生的实际, 注重实效。
  摘要[686]  PDF 31.62 K[816]
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哲学基础与实践原则
  罗 凡  2007(5):107-109
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是解决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教学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需要。本文认为, 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实践原则。
  摘要[920]  PDF 22.59 K[865]
谈谈学分制下如何做好学生党建工作
  沈 兆 梅,尤 德 胜  2007(5):110-112
全面推行学分制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化, 是教育和教学改革的一个发展阶段。但由于学分制所带来的思想教育、学生党建等新情况、新问题, 应值得所有教育者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本文围绕学分制实行后给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四难”以及如何应对提出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思考。
  摘要[972]  PDF 23.56 K[911]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引导
  杨 邦 勇  2007(5):119-122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择业观取向发展轨迹, 剖析了大学生择业观取向的内在冲突, 阐明了通过择业观念、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创业教育等途径来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摘要[1091]  PDF 29.91 K[1179]
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探析——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
  孙 祥,武国剑,南国君,刘海涛  2007(5):123-125
本文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 通过对该校近三届毕业生就业的地域流向进行调查, 分析了理工科高校毕业生地域流向的三个特点及成因, 并就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有关对策。
  摘要[801]  PDF 84.10 K[812]

历史·文化

我国公共行政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
  郝 大 林  2007(5):126-128
公共行政文化是社会文化在公共行政领域内的一种独特表现形态, 是公共行政的灵魂。当前我国公共行政文化存在诸多积弊: 公共行政文化中的伦理性文化惯性和人格化倾向; 公共行政文化的相对封闭性和排他性; 公共行政文化中浓厚的官本位色彩。加入 WTO 后对我国公共行政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大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由伦理型文化向法理型文化转变; 由管制型文化向服务型文化转变; 由官本型文化向民本型文化转变; 由封闭型文化向开放型文化转变。
  摘要[945]  PDF 25.96 K[1074]
高校图片摄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杨 建 国  2007(5):129-131
根据摄影“图像化”的信息呈现方式特点, 通过对高校图片摄影的特征及功能和现状的分析, 重点探究了摄影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751]  PDF 21.98 K[1261]
论新闻写作的美学标准
  彭 庆 刚  2007(5):132-135
新闻写作的美学要求应追求真、善、美的标准。所谓真, 不仅仅是生活真实, 也应在遵循生活真实的原则下, 追求本质真实甚至渗入艺术真实的某些写作元素, 如想象力在新闻叙述中的应用。所谓善, 即新闻写作不应是冷冰冰的客观叙述, 而应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主观价值取向, 充满人性的光辉。美,则表现为叙述语言、结构等书写形式中表现出的美学特征。真、善、美的统一是新闻写作的美学最高境界。
  摘要[799]  PDF 30.99 K[881]
先秦玉器的装饰性
  许 燕 敏,丁 胜  2007(5):136-139
本文展开了对除文化内涵外, 玉器外部构成是否具有自身表现空间的探讨, 提出玉器不仅是“神、王、君”的品格象征, 也是表现生活的艺术手段。玉器的装饰性, 包括装饰功能、审美特征, 是在玉器文化内涵和外部构成形式双重作用下形成的, 因而也受到了两者的交互影响。从文化学和设计学结合的角度来看, 先秦玉器装饰具有综合的个性——时代风格。
  摘要[869]  PDF 34.50 K[941]
《考工记》五行思想与传统工艺美术
  湛 群  2007(5):140-142
中国传统五行思想作为古代中国稳定文化模式中的一种重要亚结构, 对工艺美术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文章从《考工记》入手, 从工艺美术理论、工艺美术制品形制等方面对这种影响进行分析, 得出了初步研究结论。
  摘要[820]  PDF 23.71 K[950]

封二封三

澄其源者流自洁——读《第二国际理论家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王 平  2007(5):143
  摘要[590]  PDF 11.54 K[835]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