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6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本期目录

试论“三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樊卡娅  2006(6):5-8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先后形成的三大理论成果。三者之间既前连后继、一脉相承,又发展创新、与时俱进。本文强调应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纠正“毛泽东思想过时论”、“邓小平理论背离 论”、“三个代表无新论”等错误观点或认识偏差。
  摘要[910]  PDF 107.74 K[1457]
略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陈秀平  2006(6):9-13
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微观上坚持以人为本,确立教师在高校的主体地位;在宏观上加强五个方面的统筹发展。同时,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制定师资队伍 建设的规划和长效发展机制,以实现高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1092]  PDF 135.51 K[1303]
论政府与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姜作培,费凡  2006(6):14-19
在新农村建设中明确政府与农民的角色定位,让政府与农民各得其所,各展其能,这对于扎扎实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新农村建设应以农民为主 体,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之源。但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并不 意味着就可以忽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是有利有 序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
  摘要[1075]  PDF 161.20 K[1284]
用规划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於忠祥,王佳丽  2006(6):20-23
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从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规划指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规划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前景、规划保障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性和规划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环环相扣,体现特色等方面阐明了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从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等层面上论述了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南。
  摘要[1263]  PDF 109.36 K[1338]
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安徽农业
  王文,方维亮  2006(6):24-27
在我国,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是一个新领域。作为农业大省的安徽对地理标志农产品问题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实践状况也不理想。本课题针对安徽特色农产品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对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的经济价值,提出对安徽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的具体方法,希望能为安徽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尽一点力。
  摘要[1125]  PDF 110.44 K[1216]
我国人口安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吴开亚,刘琳,王玲杰  2006(6):28-31
人口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人口安全问题错综复杂,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构成了严重威胁。分析了我国人口安全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保障我国人口安全的对策建议。
  摘要[1142]  PDF 110.77 K[1336]
论公共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与开发利用
  王荣科,汪慧  2006(6):32-34
公共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之间有着极为密的切关系,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则必须以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为前提条件,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其能力建设 的动力,应在公共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推进公共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
  摘要[836]  PDF 83.25 K[1052]
论某公司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方案的设计
  尤本俊,殷辉  2006(6):35-38
本文通过对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分析,针对A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设计出了一个可操作性的职业生涯管理方案。同时,对方案的实施、可能影响方案实施 的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规避措施。
  摘要[1116]  PDF 112.00 K[1352]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新探索
  丁胜  2006(6):39-42
该文分析了我国行政区划的现状,以现有的行政区划理论研究为基础,从新角度透析行政区划改革,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行政区划改革的全新思路——开创推进城市化建设的 行政区划改革途径,论述以设置大区为特点的中国五级行政区划改革设想。
  摘要[805]  PDF 107.00 K[1577]
浅议高校经费的多渠道社会融资方式
  黄殊武  2006(6):43-45
近年来,社会融资作为高校筹措教育经费的重要方式之一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对高等学校适合采用的几种社会融资方式进行了分析,认为灵活地运 用这些手段对解决高等教育经费不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836]  PDF 82.92 K[1122]
论我国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国际公约视角
  黄明光  2006(6):46-48
本文从国际公约的视角,认为无迁徙自由权造成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受教育的不公平造成了农民工子女的读书难;性别不平等造成了农民工女童的升学难;不良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难。
  摘要[799]  PDF 85.25 K[1203]
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对耕地保护影响的研究
  姚建忠,宋晓丽,刘民培  2006(6):49-52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耕地逐年减少是每一个国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国有土地产权制度和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指出耕地问题出现的根源 主要是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缺陷,并提出相应对策。
  摘要[1240]  PDF 107.85 K[1222]
论反倾销司法审查的标准
  余丙南  2006(6):53-55,121
司法审查标准是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对司法审查标准进行一般分析的基础上,从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两个方面较全面地论述了反倾销司法审查 标准。
  摘要[788]  PDF 113.03 K[1448]
互联网数字化作品著作权侵权及立法规制
  徐璟  2006(6):56-59
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现象日益严峻。本文从保护对象、侵权责任主体角度出发,对互联网数字化作品著作权保护展开论述,并提出法律 上的对策。
  摘要[792]  PDF 109.46 K[1169]
从文化剥离到文化敏感——从个案工作看精神健康服务中的文化意识转向
  俞宁  2006(6):60-63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之一,如何将这一舶来品恰当地运用于本土的社会服务中,对文化因素的关注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通过对一个现实个案的分析,论述了文化敏感对社 会工作服务的价值与意义。
  摘要[809]  PDF 111.05 K[1314]
关于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及其协调机制
  臧冬娅  2006(6):64-6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我国社会利益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表现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结构复杂化,利益差距在拉大和利益冲突激烈化。对此,必须进行利益 关系的调整,调整的原则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统 筹兼顾,互利共赢。为此必须建立社会协调机制。具体为:政府协调机制,市场协调机制,社 会协调机制,道德协调机制和对话协调机制。
  摘要[872]  PDF 137.60 K[1209]
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两种途径的评价
  马良  2006(6):69-73
流动人口子女是流动人口中的特殊群体,在整个社会变迁中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本文从流动子口子女、城市居民子女、流动人口家长和学校教师四方面分析了流入地实现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的优势,对公办学校的主渠道和民办学校的辅助渠道从内容到形式进行 了剖析。
  摘要[1207]  PDF 137.59 K[1472]
建国后30年浙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考察
  钱文艳  2006(6):74-77
从1950年代至1970年代,浙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萌芽、发展到兴盛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浙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浙江农村合作化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衍生物,并相伴始终。此长彼长,此消彼消。考察这一段历史,有助于我们在理论及实践两方面对恢复和重建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进一步思考。
  摘要[1094]  PDF 111.17 K[1366]
扭转大学生“诚信危机”的研讨对策
  徐丹琪  2006(6):78-80
由于受应试教育及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诚信危机”。本文针对大学生诚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诚信缺失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作了有效的探讨。
  摘要[859]  PDF 83.77 K[1368]
高校榜样教育效应弱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朱明山  2006(6):81-82
本文在阐述榜样教育法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变化,分析了榜样教育效应弱化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高校榜样教育实效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摘要[832]  PDF 56.25 K[1503]
论荣辱观与医德建设中的道德自律机制
  程孝文,张翠玉  2006(6):83-84,124
本文从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指出了当前医院医德医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道德自律机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摘要[1001]  PDF 84.26 K[1290]
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刘梅,柏祝玲,林泽玮  2006(6):85-87
本文针对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心理适应、理想信念、自控能力、教师教学等角度做了原因分析,进而从价值观教育、制度建设、课堂教学、学生互助、社会实践等方面就高校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构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摘要[1145]  PDF 81.30 K[1383]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吴东升,凌卫,林辉  2006(6):88-90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出现了一批“特殊群体大学生”。本文就目前大学生特殊群体存在的形式、表现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有的放矢开展工作提出了解决对策。
  摘要[886]  PDF 82.62 K[1440]
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葛红  2006(6):91-92,127
本文从用人单位反馈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实践动手和创造能力较弱”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制约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摘要[811]  PDF 83.87 K[1615]
论体育活动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储龙霞,王仕虎  2006(6):93-95
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之一,本文从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的问题出发,论述了体育活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为人际交往提供机会,培养人际交往必备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改善人际交往的仪表和风度等。
  摘要[1139]  PDF 81.82 K[1433]
高校女大学生体育健身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王静,孙小龙  2006(6):96-98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安徽农业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两校千名女大学生体育健身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女大学生体育健身的现状是:认知与实际行动差距较大;对体育课的某些教学内容产生抵触情绪;课外活动自己喜欢的健身项目场地少、器材少,因而逐渐丧失兴趣;女大学生感兴趣的竞赛项目较少,降低了她们参加体育健身的热情。应从“提高全体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重视和加强女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活动。
  摘要[897]  PDF 82.20 K[1282]
释“禽”
  徐山  2006(6):99-100
“禽”字金文的早期形体上为部件,的含义为天盖状。“禽”的金文早期形体为用长柄 上有网的工具在天空中擒鸟状。“禽”的金文后出形体将早期形体中的部件“”形变为 “今”,从而将原来是会意字的“禽”改造成形声字。《说文》对“禽”字的训释和形体分析 的不确之处。
  摘要[862]  PDF 3.26 M[1108]
试论明代笔记小说的市井化倾向
  李剑波,晏萌芳  2006(6):101-104
明代的笔记小说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呈现出市井化倾向。这主要表现在思想内容的世俗化、题材的市井化、语言的通俗化方面。其原因主要在于启蒙哲学思潮、市井世俗观念、新的文学批评思想的影响以及通俗文艺的繁荣。
  摘要[755]  PDF 117.08 K[1617]
国际新闻报道的国家民族观
  郑汉江  2006(6):105-107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和客观报道,新闻报道服从、服务于国家民族利益,有鲜明的国家民族性。在国际传媒市场新闻霸权依然存在的今天,坚持正确的国家民族观显得尤为重 要。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必须主动出击,积极应对西方传媒对全球新闻的话语权垄断;要有 大局观念,把握好度,把可读性与国家民族观有机结合起来。
  摘要[941]  PDF 83.19 K[1363]
复仇者的同与异:希思克利夫和仇虎──《呼啸山庄》和《原野》中男主人公之比较
  邹颉  2006(6):108-111,130
希思克利夫和仇虎分别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和中国剧作家曹禺的三幕话剧《原野》中的男主人公。本文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两部作品男主人公的复仇故事、复仇目标和复仇心理以及复仇性质,指出希思克利夫的复仇虽然反映了身处社会下层的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反抗,但主要是出于个人恩怨;仇虎的复仇则超越了个人的恩怨,具有明显的阶级抗争意识。
  摘要[969]  PDF 143.46 K[1531]
赛珍珠作品中的女性主义
  宗蔚  2006(6):112-114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了赛珍珠的主要作品。它们真实地呈现了中国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根源,并且通过男性和女性形象的塑造肯定了女性的力量及其特有的反抗模式,提倡 人的平等及男女在相处的过程中互相尊重,互相体贴。
  摘要[905]  PDF 84.42 K[1788]
英汉语言的社会文化内涵
  鲍明捷  2006(6):115-117
语言是人类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而突出的组成部分。英汉这两种各具特色、大相径庭的语言,其表达方式与习惯存在一定差异。本篇论文通过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英汉颜色词、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历史典故的不同,进一步探讨英汉语言的社会文化内涵。
  摘要[913]  PDF 82.68 K[1234]
英语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
  李加强  2006(6):118-121
英语教学任务和目标是在不同阶段培养相应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其有机组成部分包括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这是两种概念不同,目的相异但又相互联系的教学设计类型。本文尝试由语言教学理论和语言教学角度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二者在概念和目的上不容混淆,但二者教学上存在着相互联系。
  摘要[1314]  PDF 115.79 K[1572]
论辩证思维方法在日语教学中的运用
  唐宇香  2006(6):122-124
日语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青睐,关于日语教学方法也有众多好的观点。本文将辩证思维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方法辩证思维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渗透辩证思维方法,以辩证 思维活跃教学内容,在改革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探讨, 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801]  PDF 84.38 K[1303]
浅谈禅宗思想对枯山水庭园的影响
  李若男,张浪  2006(6):125-127
禅宗思想主张修习禅定,其宗旨是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其提倡通过个体的直觉体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从而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脱与自由。本文主要通过对枯山水庭园的重要景观构成元素砂、石景观及其特定的宗教象征意义来阐述禅宗思想对枯山水庭园的影响。
  摘要[923]  PDF 86.72 K[2063]
从包豪斯重新认识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周雅琼  2006(6):128-130
1919年创立于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完全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在教学中重新审视了艺术与设计的关系。通过包豪斯对设计教育的探索,我们了解到艺术与设计并不是彼此分离、互不相干的,而是互相联系。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从艺术中吸取美学元素并在艺术的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
  摘要[1001]  PDF 84.28 K[2813]
“现实”与“虚幻”的交织——有感于德彪西音乐
  张婉侠  2006(6):131-132
法国音乐家德彪西,被称为印象派音乐大师。他的音乐有一种似梦非梦的虚幻意境,同时 也让人真切感受到现实世界。他的作品既表现“现实”又表现“虚幻”,且巧妙地把两者交 织在一起,诗情画意、优美风雅,鲜明地体现出法兰西式的独特音乐风格。
  摘要[768]  PDF 55.53 K[1127]
治学与写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
  吴兆雪,凡靖  2006(6):133-134
安徽师范大学陶富源教授的《学术论文写作通鉴》是一部指导当代青年学子如何治学与写作的系统性教程。该书的特点是:立意高远,将治学之道与治学之术融为一个整体;视野开阔,将作者与中外学者的治学与写作经验加以融汇和创新;理实交融,将理论指导与实际操作相统一。
  摘要[866]  PDF 56.24 K[1328]
灾害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一部力作——张崇旺著《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评价
  徐惠  2006(6):135-136
本文所评介的是一部关于区域经济史的论著,作者以精到的阐述、独特的视角,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江淮地区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作了全面的考察与分析。作者在宏富的资料中孜孜以求,探寻历史的规律性,并能不局限于以往的研究系统与理论,发前人之所未发,为江淮区域灾荒史的研究又注入了一股清新之气。
  摘要[798]  PDF 55.41 K[1187]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总目录
  2006(6):137-143
  摘要[735]  PDF 183.04 K[938]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