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2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本期目录

回应时代呼唤担当历史重任——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着眼点
  范留库  2004(2):5-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
  摘要[792]  PDF 123.48 K[1096]
论江泽民的科教兴农战略思想
  夏维奇  2004(2):8-11
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围绕我国为何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以及如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逐步构建出内涵丰富、体系完整且颇具特色的科教兴农战略思想。江泽民同志的这一战略思想的形成有其广泛而坚实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和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摘要[859]  PDF 170.90 K[1340]
试论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
  王承林  2004(2):12-15
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极为丰富,“以人为本”是其灵魂,“摸着石头过河”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经济管理的最终目标。它成为邓小平理论有机组成部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摘要[1109]  PDF 169.23 K[1166]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贡献
  王燕  2004(2):16-19,85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开拓者和理论奠基人。毛泽东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先驱。
  摘要[1165]  PDF 195.17 K[1351]
全球化进程与农村就业分析
  王传荣,钱乃余  2004(2):20-23
当前农民的就业问题成为“三农”中最突出的问题。加入WT()后,我国进一步置身于全球化之中,这势必会对农村劳动就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村劳动就业形势,并针对全球化对农村就业的冲击提出相应对策。
  摘要[857]  PDF 250.42 K[1208]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若干思考——兼谈阜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李金龙,李家林  2004(2):24-30
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实现农村小康的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环节是积极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论文结合一阜阳等欠发达地区实际,全而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摘要[1280]  PDF 428.74 K[1716]
我国减灾农业发展的形势和对策
  卜风贤  2004(2):31-34
我国农业减灾面临严峻形势,每年发生的农业灾害都造成重大损失,通过发展减灾农业才能确保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我国农业减灾系统建设己初见成效,今后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农业减灾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农业减灾的技术水平,加强灾害教育工作,增加减灾资金投入。
  摘要[1409]  PDF 231.99 K[1065]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许咏梅  2004(2):35-38
近几年来由于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处于地下状态的农村民间金融活跃起来,它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阐述了它发展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摘要[4462]  PDF 233.59 K[5854]
现阶段我国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
  郭慧,吴宏祥  2004(2):39-4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然而也出现了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贫富分化加剧的现象。本文阐述了现阶段存在的贫富悬殊现象,深入分析了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一问题所应采取的对策。
  摘要[1127]  PDF 190.06 K[1370]
论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发挥
  蒋永忠  2004(2):42-44
本文对企业集群的内涵和相关理论做了简要说明,分析了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提出发挥集群竞争优势的思路。
  摘要[820]  PDF 190.27 K[1228]
企业破产预警方法及建模
  李瑞波  2004(2):45-48
最近几年,世界上许多大的公司如Enron和Worldcom相继破产。这些世界著名的企业突然之间宣布倒闭,引起了企业界和学术界对公司破产预警的重视。因此,本文回顾了破产预警模型的发展历程,拟对国际上常用的两类破产预警模型的建模思想和建模方法加以介绍,剖析了各种建模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最后总结了企业破产预警研究的最新进展。
  摘要[1028]  PDF 304.66 K[1867]
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朱学标  2004(2):49-51
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是银行经营环境不和谐、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不合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等。需采取的对策是转变经营观念、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建立完备的经营者考核指标体系、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等。
  摘要[1196]  PDF 179.85 K[1134]
关于政府预算透明度的几点思考
  石华  2004(2):52-54
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的纂础和前提,而预算透明度直接体现了预算管理的好坏。现行财政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预算的基本特征都说明了增强预算透明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财政预算管理更要体现法制化、公开化和透明化,使财政管理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特别是纳税人的监督,以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摘要[954]  PDF 180.31 K[1375]
对非典的伦理反思
  樊嘉禄,刘燕,陈发俊  2004(2):55-57
突如其来的非典带给我们巨大的心理冲击和健康威胁,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从这次非典事件看,道德的作用对于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非常重要。
  摘要[775]  PDF 177.31 K[1091]
关于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和认识的几个问题
  刘鹏田  2004(2):58-60
劳动价值论的争论由来己久,我们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应注意深刻领会马克思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结合实际,在正确地批判和借鉴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研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从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摘要[989]  PDF 178.97 K[1047]
马克思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的生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刘荣清  2004(2):61-6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丧失的揭示和对未来共产主义真正的人性复归的向往,批判了传统理性主义人性观和非理性主义人性观,超越了传统理性主义人性观和非理性主义人性观的抽象对立,把“抽象的人”变成了“现实的人”,从而诞生了包融了理性和非理性成分的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
  摘要[911]  PDF 239.38 K[1482]
殊途同归——析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之争
  徐自力,钱进  2004(2):65-68
主张知识产权侵权采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学者与主张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学者对侵权行为等概念的理解并不一致。实际上,两种原则适用的结果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摘要[799]  PDF 248.02 K[1111]
票据质押若干问题研究
  郭继  2004(2):69-72
票据质押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我国《票据法))((担保法》规范这种行为比较粗略,需进一步完善。作者认为,票据质押不是票据行为;票据质权可以有条件的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质押的票据可以进行承诺转质。
  摘要[881]  PDF 238.21 K[1285]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义务当议
  冯伟  2004(2):73-76
证券投资基金是十分重要的金融工具,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才刚刚起步,立法的缺陷导致目前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存在很多问题,严重损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本文主要探讨了基金管理人的法定义务(忠实、注意义务),及其监督机制。
  摘要[877]  PDF 231.44 K[1359]
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法律问题
  张文艳,廖文秋  2004(2):77-80
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将纳入全球化的轨道,其中我国农产品贸易将面临较好的机遇和较大的挑战,完善农产品贸易中的法律规定,为农产品贸易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是现阶段我国法律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摘要[1573]  PDF 246.56 K[1208]
大学生思想状况和精神文化需求情况分析
  刘新跃  2004(2):81-85
高校应围绕大学生思想状况和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状况;精神文化需求
  摘要[3259]  PDF 309.74 K[5473]
教师应重视讲授准备中的“二度消化”
  李继武,李守静  2004(2):86-89
本文认为,“二度消化”观作为原理,是讲授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原则。懂得“二度消化”的内涵、地位,掌握“二度消化”原理的意义,并在讲授实践中按此原理采取相应对策,对一个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搞好讲授意义十分重大。
  摘要[1491]  PDF 237.44 K[1016]
论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师素质结构
  黄兴帅  2004(2):90-92
从系统论的观点提出,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师素质是由创新观念、多元化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四个子系统交互作用构成,从而促进教师整体素质不断发展。
  摘要[1031]  PDF 195.16 K[1706]
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的课的几点思考
  程孝文  2004(2):93-95
本文提出了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思路。
  摘要[933]  PDF 175.46 K[1269]
确立“以人为本”思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桦  2004(2):96-98
社会己经进入一个“以人为本“的新时代,高校作为育人基地,更应该体现这一时代特征。本文探讨了高校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确立及实现途径,提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摘要[840]  PDF 166.78 K[1153]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教育
  江浩,李伟斌  2004(2):99-101
美育是对青少年进行全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把美育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利用各种手段加强美育。本文旨在说明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教育的关系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美育的途径与方法。
  摘要[938]  PDF 181.80 K[1353]
女性诗歌的母题取向
  李微  2004(2):102-105
新的写作倾向给女性诗歌创作带来了改变。女性诗人由于自身的性别带来了与男性的心理与生理机制的差异,以至诱发她们更多的倾注于人本身的内在情感与生命的体味。本文试从人的情感,人的困惑和呈露出来的女性意识三个方而论述女性诗歌的母题取向。
  摘要[864]  PDF 252.99 K[1149]
解析《人树》之人生主题
  张红霞  2004(2):106-108
澳大利亚作家帕?怀特的《人树》具有多层次、多侧而的主题。本文作者认为其主题之一是对丛林人平凡而充实人生的颂扬。文章分析了作家通过两个强烈的对比揭示了现代都市人精神的苍白,并彰显了丛林人的平凡和伟大。并指出怀特在颂扬丛林拓荒者的同时,讽刺了某些澳大利亚人的实利主义和精神荒漠,以此来折射现代人空虚的生活。
  摘要[904]  PDF 183.43 K[1066]
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陈邦玲  2004(2):113-116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本文着重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不同,它的交际行为和交际手段主要有: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前两类可以称为“非语言行为”,后两类可称为“非语言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对非语言行为之间的文化差异的了解,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摘要[2798]  PDF 244.65 K[9608]
“五四”文化语境与徐志摩的翻译
  戴拥军,张德让  2004(2):117-121,125
本文拟以“五四”文化语境为视角,从翻译选材、译语选择和翻译方法三个方而对徐志摩的翻译活动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说明特定时代文化语境是如何作用于译者的翻译实践活动的,从而对徐志摩的翻译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最后就文化语境提出我们进行翻译批评的策略。
  摘要[1165]  PDF 390.40 K[2771]
秦至南北朝时期南北饮食文化的交流
  安鲁,张小明,王雯,李奔  2004(2):119-112,116
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交流的分支,南北饮食文化的交流贯穿古今。而秦至南北朝时期南北饮食文化交流的发展可以看作是它的初步发展时期。在此时期,国土的扩张,人口的迁移,文献的保存等因素成为了重要的交流手段,而这一时期的南北饮食文化的交流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摘要[1103]  PDF 307.22 K[2140]
认知语言学与戏剧欣赏和批评初探
  徐海云  2004(2):122-125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一直处于语言学领域的学科前沿,笔者认为,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于戏剧欣赏和批评,尤其是跨国戏剧欣赏和批评同样有着指导意义,并试图:1.运用典型理论论证莎士比亚戏剧人物塑造的特点;2.运用认知模型和文化模型的理论诊释文化差异对戏剧欣赏和批评的影响。
  摘要[958]  PDF 269.05 K[1321]
略论模糊性语言的交际价值
  李奕华  2004(2):126-128,144
本文从日常交际中常见的模糊语言现象,探讨其在会话中的交际价值,认为正确地使用模糊语言不仅能遵守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还能为自己留下余地,避免尴尬局面,增强话语的感染力。
  摘要[844]  PDF 268.48 K[1612]
新闻语篇功能分析
  李晓陆  2004(2):129-131
新闻语篇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词汇、句法、信息结构特征和人际功能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新闻语篇的语言特色,揭示了其语类特征。
  摘要[863]  PDF 197.09 K[2363]
音译在商标词翻译中的运用及其原因透析
  翟步习  2004(2):132-134
在商标词翻译中,音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特别是商家的青睐。文章分析了音译产生的原因,指出由于语言、文化及社会性差异,直接意译有时会带来理解上的障碍。
  摘要[808]  PDF 194.79 K[2469]
“定冠词+名词”的用法新探
  许晓春  2004(2):135-137
“定冠词+名词”可以构成新的复合名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特定的概念。本文讨论与这一语法现象相关的基本理论,并对现有语法著作中的某些结论提出不同看法。
  摘要[879]  PDF 188.16 K[1825]
高校学报栏目设置的探讨
  周逸辛  2004(2):138-140
本文阐述了高校学报栏目的概念、特征、作用及其划分的方法,讨论了学报栏目编排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要[843]  PDF 171.85 K[1371]
知识经济条件下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实现途径
  张云彬,史成颖  2004(2):141-144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学报编辑学者化应该被理解为学报编辑不断自身完善的一个过程和努力方向,学报编辑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走杂家型、专家型或编辑学家型的学者化道路。
  摘要[823]  PDF 237.79 K[1191]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