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第3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本期目录

网络经济中的收益递增因素及其对竞争的影响
  姚佐文  2001(3):5-7
木文通过对网络经济中收益递增因素的分析,阐明了网络经济导致边际成本递减的原因以及这些因素对互联网不同层面上的竞争影响,如在第一层呈现类似垄断的形式;第二层呈现类似寡头垄断的形式;第三层呈现垄断竞争的形式:第四层则保持传统竞争的形式。
  摘要[852]  PDF 412.04 K[1596]
区域经济规划的多目标最优化问题探讨
  齐新安  2001(3):8-10
木文在区域经济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多目标最优化问题的基本定义基础上,对运用多目标最优化方法解决区域经济规划问题的思路、建模步骤和原则等进行了讨论,并结合一些具体的应用实例做了分析。
  摘要[1063]  PDF 247.58 K[1611]
加入WTO对我省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王兢,孔令聪  2001(3):11-14
加入WTO将有助于改善我国农产品出口环境,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引进资金和技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入WTO对我省农业发展也是一种挑战,如对主要农产品生产不利,对农民收入和现有粮食流通体制可能造成影响等。安徽农业发展应采取积极的对策,抓紧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建农业高科技创新中心,建立高效与持续农业示范区,坚持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之路,加快发展出口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摘要[1185]  PDF 191.95 K[979]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必须解决六个问题
  陶右幸,邓德平  2001(3):15-16,20
2000年在安徽省开展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是建国以来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在对税费改革全过程跟踪调研的基础上,木文认为在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好六个方面的问题。
  摘要[816]  PDF 212.48 K[1128]
税费改革给农民带来什么 ——对安徽省庐江县行政村农民负担问题的调查
  尹霞,王登春  2001(3):17-20
木文通过对安徽省庐江县行政村的实地调查,分析了税费改革前后的农民负担问题。作者认为,改革前的“三乱”现象严重,农民负担过重,而税费改革较大幅度地减轻了农民负担,规范了农村税费制度,但同时又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以防农民负担再次出现反弹。
  摘要[980]  PDF 207.95 K[1303]
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出路分析
  王学鹏,刘朝臣  2001(3):21-22
本文从安徽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状况入手,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是全省就业战略的核心观点,认为现阶段须采取城乡综合就业战略,并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措施。
  摘要[736]  PDF 114.72 K[1110]
浅谈加强房地产开发中的物业管理
  王恒  2001(3):23-24
随着房地产业的日趋成熟,物业管理作为它的一种延续,对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应逐步加强房地产开发中的物业管理.从而通过对现有房产物业的有效管理.更好地促进社会国民经济的发展。
  摘要[884]  PDF 137.78 K[1410]
略论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职能
  李钧鹏  2001(3):25-28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对其经济职能认识不足是导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处于尴尬境地的重要原因。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生活的几个热点问题,木文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职能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深入分析。
  摘要[891]  PDF 185.52 K[1227]
对清欠企业养老保险费的思考
  张晓为  2001(3):29-30
由于企业欠缴养老保险费现象日趋严重,造成养老保险金入不敷出,产生如此巨大的基金缺口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本文就产生欠费的原因及如何解决企业欠缴养老保险费问题展开讨论。
  摘要[735]  PDF 94.43 K[1281]
安徽省油料产业化发展探析
  孙自铎  2001(3):31-33,40
  摘要[698]  PDF 202.62 K[1419]
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的现实分析
  朱立军  2001(3):34-35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产业、多主体的系统工程,这一系统能否高效的运作.是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的关键。木文通过对农业产业化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现实分析.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建立起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
  摘要[1151]  PDF 105.55 K[1237]
关于加快实施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的思考
  宋燕平,蔡德军  2001(3):36-37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是一个倍受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安徽实际,探讨了实施农业科技推广项目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行之有效方法。
  摘要[760]  PDF 108.63 K[1195]
农户购买种子行为探析
  刘元宝,张秀宽,宋秀绵,陈传忠  2001(3):38-40
通过对部分地区农户购买种子的行为进行研究,为种子企业在新品种开发、市场营销、乡镇网络建设等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为政府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决策提供依据。
  摘要[1100]  PDF 200.95 K[1707]
浅谈科技示范户在农技推广体系中的作用——全椒县发展科技示范户的实践与思考
  金宗俊  2001(3):41-42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必须推进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与应用。全椒县建立了以科技示范户为辐射点的农技推广新路子,使科技示范户成为科技引进的尖兵、科技推广的桥梁、科技示范的骨干、科技试验的助手、科技致富的样楹;成为农技推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本文也探讨了科技示范户的形成与发展、教育与培训、管理与扶持等问题,籍以引起在实际操作中的思考。
  摘要[900]  PDF 113.05 K[1398]
对“既不能全盘肯定又不全盘否定”的反思
  周林章  2001(3):43-46
本文根据肯定否定两种不同内涵的区分,认为:从客体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推出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混淆了两种不同含义的肯定否定;根据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认为: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的观点,棍淆了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木文还探讨了作为社会规律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如何影响主体对社会客体的肯定否定形式的。
  摘要[785]  PDF 189.94 K[242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刘军  2001(3):47-48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本文在介绍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之上,着重探讨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意义。
  摘要[737]  PDF 105.18 K[1238]
教师德育素质之社会心理学分析
  洪华灿  2001(3):49-51
教师德育素质包括良好的个性素养、诚挚的师爱、较高的威信、对群体心理的了解、对德育模式的掌握等几方面。多数教师虽然知道这几个方而,但很少探究这些素质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往往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木文试图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教师的这些德育素质要求作一番分析。
  摘要[875]  PDF 165.09 K[1200]
中国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部
  李德才,张富  2001(3):52-53,58
“五种精神”是对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精神的总概括。它的提出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观,而且为现代德育指明了方向。当前,德育工作应该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突出对学生进行以“五种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
  摘要[2463]  PDF 148.73 K[1149]
试论新时期道德体系的构建
  赵鲁  2001(3):54-55
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道德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分几个层次,以期层层推动,尽快实现社会道德风气的好转。
  摘要[804]  PDF 89.79 K[1114]
对加强师德建设的思考
  韦文联  2001(3):56-58
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而师德建设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占据着特殊重要的地位。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师德建设,这是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
  摘要[803]  PDF 144.40 K[1364]
论企业英雄的文化作用
  刘新林  2001(3):59-60
企业要有生气,首先要振奋企业精神。企业英雄具有特殊的品质,体现着企业的人格。企业英雄对企业文化的发展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成功的企业都是通过企业精神的弘扬,其中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对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的弘扬,使企业成员的精神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
  摘要[809]  PDF 142.15 K[1409]
体育的文化内涵简论
  陈振宇  2001(3):61-62
木文从六个方面对体育的文化内涵展开论述,强调指出,对现代体育的理解,不能仅仅是对现代体育木身的理解和认识,而要从更深刻的体育的文化内涵的角度对体育进行淦解。
  摘要[841]  PDF 92.77 K[1571]
学为主体教为主导重在创新能力提高
  韩锦春  2001(3):63-64,67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也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一环。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落脚点。
  摘要[823]  PDF 139.21 K[1264]
试论理工科大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徐平  2001(3):65-67
木文针对我国传统理工科大学教育中,由于存在着“四重四轻”的倾向,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社会竞争的弊端,阐述了加强理工科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观念,调整教学内容,促进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性。
  摘要[1241]  PDF 142.04 K[1603]
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研究
  夏成云,刘海涛,夏爱诚  2001(3):68-71
木文就当前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择业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价值取向等与大学生择业心理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从而简单描述出当前大学生择业心理状态,并进一步提出教育措施。
  摘要[927]  PDF 258.44 K[1324]
关于新时期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几个问题的思考
  尚守才  2001(3):72-73
工人阶级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阶级和依靠力量,木文论述了依靠工人阶级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原则,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切实确保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作用。
  摘要[767]  PDF 141.30 K[1189]
浅议高校系级党组织一把手的领导艺术
  乔泽静  2001(3):74-75
高校系级党组织的一把手在系党政领导集体中处于“班长”地位,应有领导艺术。它主要表现在:认真处理好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加强团结与坚持原则的关系以及书记与主任之间和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上。
  摘要[944]  PDF 151.58 K[1152]
人文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校图书馆
  贺警钟  2001(3):76-77,89
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有着合理的存在空间,为此,高校图书馆应从转变观念开始,增强主动意识,遵从教育规律,寻找好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履行“知识教化、道德教化、情感教化”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
  摘要[818]  PDF 196.92 K[1128]
浅谈信息时代档案人员的素质
  刘晓兰  2001(3):78-79
而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档案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过硬的政治素质;宽广的知识结构:娴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
  摘要[672]  PDF 142.29 K[1014]
大学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马莹  2001(3):80-81
木文探讨了大学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构成、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及应做的工作,并针对我国大学图书馆网络资源建设现状提出了有关的几点思考。
  摘要[757]  PDF 135.41 K[1168]
档案展览在创新中求发展
  宋黎明  2001(3):82-83
而向新世纪的高校档案展览应当高度重视创新。新体系对档案展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摘要[851]  PDF 137.34 K[1320]
精英立场与世俗立场——潘小平散文论
  王达敏  2001(3):84-86
潘小平是90年代有影响的女性散文家之一。1992年以前,她持守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作品表现出知识精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从1993年开始,她主动地转变写作立场,即由精英立场转向世俗立场,由“士大夫趣味”转向“大众趣味”,但在实际创作中,她则是通过世俗叙述表现精英立场,并在精英立场与世俗立场之间营构思想,体现出一种新的眼界与创作观念。
  摘要[930]  PDF 216.61 K[1191]
朱湘《采莲曲》新析
  余国京  2001(3):87-89
《采莲曲》是朱湘的精华之作。论者一般多认为此诗主要表达了农家少女采莲时的欢快愉悦和初恋时的甜蜜情思。本文作者却认为《采莲曲》和平宁静的意境及采莲女温柔纯洁的爱情,与当时的现实生活形成强烈对照,体现了朱湘幻化的理想境界。同时,作者还认为《采莲曲》独特的结构形式也体现了朱湘的独特个性。
  摘要[883]  PDF 186.32 K[2238]
英汉拟声比较与翻译
  鲍忠明  2001(3):90-93
木文在英文拟声异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两者互译的一些规律。
  摘要[887]  PDF 353.49 K[2511]
礼貌与文化
  卢志宏  2001(3):94-96
礼貌现象是中西方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一种社会规约,礼貌现象有其跨文化一致性,同时也具有各种文化的自身特点。本文在总结中西学者对礼貌原则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礼貌现象相异点的由来及其在语言形式:词汇、语法和会话结构三方而的具体体现。
  摘要[1262]  PDF 225.51 K[3513]
文学作品中社交指示语的翻译
  孙卫红  2001(3):97-99
本文从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特别能体现汉民族语言文化特色的一些社交指示语(包括亲属关系词和表示谦逊及敬意的敬语)的翻译,说明对于这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内涵的社交指示语,应该在语言文化对比的基础上,立足于功能意义的分析,实现其语用等值,否则会导致读者理解和欣赏的失败。
  摘要[1018]  PDF 245.06 K[2514]
主题意义的交际功能
  江忆文  2001(3):100-102
木文从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入手,通过主题意义对语篇、句子、形容词和动词的理解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论述了主题意义在交际中对信息传递的影响。
  摘要[830]  PDF
浅谈英语词汇的演变
  吕艳,邱效谨  2001(3):103-104
木文通过实例,讨论了英语词汇在词形和词义、借用两方面的发展演变,它对词汇学的研究和英语文化的了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721]  PDF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