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信息

主 管 单 位: 安徽省教育厅

主 办 单 位: 安徽农业大学

主          编:孙 超

编 辑 出 版: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          址: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邮 政 编 码:230036

电         话:

0551-65786465

电 子 邮 箱:

ahndskxb@ahau.edu.cn

网         址:

http://ahndskxb.ahau.edu.cn

定         价:10.00元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2463

国内统一刊号:CN 34-1195/C

期刊简介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农业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双月刊。创刊于1992年。创刊之初为半年刊,1998年改为季刊,2002年改为双月刊。1994年取得正式刊号并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传播最新的人文社会科学诸多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培养学术新人为己任。

    查看完整简介>
当期目录
显示方式:
  •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种际正义价值向度

    张芳,董军

    2023,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5.001

    Abstract:

    推进公平正义的实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当下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内蕴深刻的种际正义思想,其中包含的种际同一性正义与种际差异性正义既体现出对物种平等的承认与尊重,又充满对种际间差异的认同与肯定。这一理念遵循不同物种的变化机理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不断发展善的差异使种际间的差异趋于合理范围,为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道路中环境正义的实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人类在与自然相处时正确把握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特点,做到享用与关怀的同一提供了思想指引。

  • 中国式现代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重维度

    李铭,孔洁

    2023,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5.002

    Abstract:

    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赋予了新使命。在价值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理论维度,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保证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方向,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水平。在实践维度,中国式现代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助于优化主干课程的现代化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拓宽高校育人格局。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充分的理论科学性和实践科学性,从而切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质量发展。

  • 安徽省数字普惠金融空间分布格局与溢出效应研究——基于乡村振兴视角

    柳晓明,张紫洁,李佳佳

    2023,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5.003

    Abstract:

    以安徽省为例,基于全省16个市域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2011—2021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集聚和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城市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与居民消费水平、农村人均收入水平、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存在正向关系,与农村人口数量和政府调控水平存在反向关系。因此,需要加强乡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机制,并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为乡村振兴进程提供更为坚实的金融支持。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土人才回流的困境与出路

    刘姗,梁丽芝

    2023,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5.004

    Abstract:

    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议题,吸引乡土人才回流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路径。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乡土人才与乡村人才振兴的内在关系,关注乡土人才回流的重要性,忽略了乡土人才回流的困境和可行性策略。依循勒温场动力理论的内在逻辑,对汨罗市长乐镇的引才案例进行考察,研究得出:乡土人才回流动力不足的内在机理为"双场"交互过程中产生失衡,由此触发了乡土人才回流安全感缺失、认同感弱化、归宿感淡化、成就感不足等问题。建议通过推动乡村产业转型、重塑乡村文化体系、强化乡村公共精神、调整激励机制结构调动乡土人才回流的主动性。

  • “一肩挑”背景下传统乡村治理梗阻及策略研究——基于社区动员视角

    陈诗慧

    2023,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5.005

    Abstract:

    "一肩挑"制度是促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乡村社会有效治理与其动员能力密切相关。根据社区动员理论,资源、乡村文化、认知结构等因素对乡村社会动员产生影响。在现代化过程中,中西部大部分乡村属于传统型农村社区,在动员群众、治理乡村方面依然存在以下困难:农民增收困难,资源动员乏力;社会资本削弱,文化动员减弱;公共服务缺位,认知结构重构慢。为了提升传统乡村的动员能力,增强党在乡村社会的领导核心地位,村党组织应发挥乡村本位作用,因村施策发展经济,提升资源动员能力;整合拓展社会资本,重构社会秩序,提升文化动员能力;重新定位乡村社会功能,提高公共服务精准性,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提升结构动员能力。

  • 网格化治理的实践逻辑——以S县为例

    李庆瑞

    2023,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5.006

    Abstract:

    基层是社会治理最深厚的支撑点和最基础的单元。网格化治理为基层创新提供了有效治理手段和治理工具。通过对安徽省S县网格化治理实践的个案观察,以内容分析法对该县网格化治理的文本资料进行挖掘发现,S县的网格化治理呈现以双向嵌入重构科层结构、以需求导向形成治理议题、以技术赋能整合条块资源、以双向动员撬动治理力量、以制度为基保障治理效能的特点。基层网格化治理形成两条实践路径,即自上而下的党政统合引领和自下而上吸纳社会力量并嵌入网格实现共治,通过技术赋能实现上下两条路径的有效整合。

  • 生态文明视域下安徽省城市口袋公园建设的几点思考

    陈德洋

    2023,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5.007

    Abstract:

    口袋公园对于建设人民城市、公园城市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建设口袋公园是从国家到地方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安徽省抓住这一契机,利用口袋公园建设一般性和特殊性的优势,有序推进口袋公园建设,着力解决市民生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致力于让市民生活在"生态优""环境好""生活美"的公共空间之中以满足市民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安徽省城市口袋公园建设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顺势而为,合理利用口袋公园建设的资源条件;以市民为中心,充分挖掘口袋公园的生态价值;进行主题策划,有效彰显口袋公园建设的文明与活力,做到统筹规划,协同推进。

  • “复调”之美:论《沙郡年记》中的对话性与大地共同体想象

    冯晓英,杨钧婷,王玉明

    2023,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5.008

    Abstract:

    阿尔多·李奥帕德是一位博学的农学家、深邃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其代表作《沙郡年记》正是其多重身份的最好诠释。该书是一本有关动植物生态学与自然环境史变迁的科普读物、关乎土地伦理的哲学著述,更是一部文情并茂、妙趣盎然的生态文学佳作。李奥帕德基于对沙郡日常的细心观察与深度思考,通过人与自身、人与大地、文学与科学、诗与思等多元对话,营造出一种"复调"的、多层次叠加交融的审美意境,由此生发出土地伦理与大地美学,主张超越人类审美偏向去发现自然美,用像山一样的共同体思维审视自然万物、人类自身及其相互关系。正因为如此,该书被誉为整体主义伦理学和生态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数字经济、交易效率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石校菲,邝劲松,卢丹丹

    2023,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5.009

    Abstract:

    数字经济是推动新发展格局形成、推进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从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交易效率这一核心假定出发,基于分工模型将数字经济、交易效率与居民消费结构纳入统一框架分析理论机制,使用熵值法与主成分分析测度2005—2017年省级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与交易效率对理论模型命题进行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程度每上升1%,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指标上升0.087 4%,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关系中,交易效率的中介效应为19.72%;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验证实证结论稳健可靠。

  • 大面积采煤沉陷区的形成:资源禀赋与过度开采

    宋龙飞,李静

    2023,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5.010

    Abstract:

    基于中国44个煤炭资源型城市,实证分析2003—2018年间自然资源禀赋对过度开采的影响。研究表明:自然资源禀赋对过度开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过度开采行为偏向于自然资源禀赋丰裕的区域,易导致大面积采煤沉陷后果;相较大城市,中小城市自然资源禀赋对过度开采正效应更为显著,且资源丰富型城市的自然资源禀赋对过度开采的效应明显高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地方官员自利行为和产业结构升级在自然资源禀赋与过度开采之间存在中介效应,自然资源禀赋对地方官员自利行为具有正向影响,而自然资源禀赋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抑制作用,两者均导致过度开采效应的增大。

  • 皖西大别山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汪兴毅,高静娴,齐炜

    2023,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5.011

    Abstract:

    以皖西大别山区3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和83个省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空间分布的类型、均衡程度、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方面揭示皖西大别山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主要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工具进一步探究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子及各因子的驱动力大小。结果表明: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特征,潜山市、岳西县和金寨县为核心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和土地类型等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同时也与主要道路和城镇化水平等社会经济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自然环境条件对皖西大别山区传统村落分布的驱动力高于社会经济方面。

  • 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效率 时空格局及影响机理研究

    朱磊,李燕楠,卿琪

    2023,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5.012

    Abstract:

    综合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2009—2019年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各项效率,并探究其旅游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综合效率水平总体不高,主要受旅游纯技术效率驱动,空间上呈现出"东强西弱"梯度格局,空间演化上由集聚向离散状态转移,城市间空间关联性减弱;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时序上呈现波动式增长,空间格局的演化经历了"发散—收敛—发散—收敛"四阶段;地区经济水平和区位条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综合效率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资源禀赋则对其表现出阻滞作用;市场化程度、交通条件、信息化水平则对不同城市群的驱动作用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性。

  • 需求溢出理论视角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福利治理研究——基于浙江省LC社区“温暖之家”案例的分析

    谢金芳

    2023,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5.013

    Abstract:

    基于需求溢出理论,以需求类型、治理主体、组织载体、功能路径、资源效用为基本要素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福利治理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浙江省案例的分析发现:非营利组织在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优势明显;资源效用是决定治理主体及其功能路径差序嵌入的关键因素,资源效用最大化的功能路径混合配比是福利资源整合的最佳途径,根据需求价值优先次序和需求异质性进行福利分置;资源禀赋差异和需求溢出差异决定了"差序化"和"关联性"的协同治理模式;社区居家养老福利治理的关键在于不同治理主体及其功能路径的相互嵌入方式和相关机制的融合创新。

  • 康雍乾盛世的粮食危机与乾隆的酒禁政策

    宋豪飞

    2023,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5.014

    Abstract:

    康雍乾时期,史称"盛世",然而随着人口急剧增长,耕地垦殖殆尽,粮食亩产量难以提高,人口与粮食供给的矛盾日益凸显。此时,酿酒业的兴起耗费大量的粮食,加剧了粮食危机。乾隆嗣位后即采取严厉的禁酒禁曲政策,得到了以方苞为代表的主禁派官员的坚决支持,而以孙嘉淦为代表的开禁派大臣则极力反对。双方各执一词,彼此辩驳,思想交锋异常尖锐。终乾隆一朝,酒禁政策未曾废除,但执行力度于其中后期有所缓和。酒禁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危机,相反弊端丛生,给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滋扰,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百姓生活的困境。

  • 新时代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文本量化分析——基于政策工具视角

    叶晓力,葛琪,蔡敬民

    2023,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5.015

    Abstract:

    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相继出台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基于政策工具视角,构建"政策工具—政策内容"二维分析框架,对新时代以来中央及其部委层面颁发的44份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新时代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供给总体波动上升,政策工具组合多样化,政策内容要素配置存在差异。由此,未来应加强高校育人环境的研判,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供给;优化政策工具的组合使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效力;均衡政策内容的配置结构,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体系。

  • 红色故事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及实践探索

    徐晓波,滕瀚

    2023,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5.016

    Abstract:

    红色故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道德风范、责任担当和人格魅力,是大学生修身立德、教师开展课程思政、高校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高校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红色故事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坚持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的统一、思想性与亲和力的统一、理论分析与实践引导的统一。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红色故事的铸魂育人功能,重视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发展的需要,最终让大学生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提升大学生生态科学素养:内涵、价值及实施路径

    范俊玉,张韵雅

    2023,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5.017

    Abstract: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需加强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注重提升大学生生态科学素养。提升大学生的生态科学素养对强化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培育全面发展的生态文明人、破解生态领域知行不一困境等具有重要价值。高校提升大学生生态科学素养需从普及生态科学知识、传播生态科学思想、弘扬生态科学精神、倡导生态科学方法、提高生态科学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着手进行。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过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