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32(2):1-7.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2.001
摘要:人民政协协商式监督(下称"协商式监督")是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所进行的一种民主监督。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也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商式监督具有两大监督指向:议政督政和传导民声;具备两大监督优势:聚合发声和真诚沟通。为了进一步完善协商式监督,须做好如下优化工作:将议政督政和传导民声这两大监督指向融合贯通,打通监督壁垒;将聚合发声和真诚沟通这两大监督优势融为一体,凸显自身优势;积极融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并与其他监督类型综合发力,发挥协同效应。
2023, 32(2):8-12.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2.002
摘要: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植根于五千年中华文明,熔铸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接续奋斗创造的百年伟业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重要论述,为当代青年赓续中国人的精神血脉提供了根本遵循。起航新征程,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有助于摒弃骄、娇二气、坚定历史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和复兴民族伟业。青年应当在自信自强中筑牢信仰之基,在学、思、悟贯通中把稳思想之舵,在知、信、行统一中补足精神之钙,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2023, 32(2):13-22.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2.003
摘要:基于2020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中2 513个农民创业数据,运用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农民创业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正规信贷和非正规信贷对农民创业也存在正向影响。同时,社会资本通过信贷获得影响农民创业,其中,正规信贷存在中介效应,而非正规信贷不存在中介效应。因此,应积极引导农民积累社会资本,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提高农民正规及非正规信贷获得,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农民创业。
2023, 32(2):23-29.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2.004
摘要: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在法治语境中,乡村振兴离不开多领域涉农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法律体系的保障。相应法律体系的构建应以宪法为统帅,以产业振兴法律部门、人才振兴法律部门、文化振兴法律部门、生态振兴法律部门和组织振兴法律部门为支撑,五个法律部门承担相应的法律保障和调整功能,针对部分法律部门或者法律文件不够健全的立法现状,应当加强国家立法或者通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下位法律文件的制定,完善涉农法律体系,确保乡村振兴的专门性、系统性法律保障。
2023, 32(2):30-36.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2.005
摘要:高校农业综合试验站作为高校服务地方的桥梁和纽带,在产业振兴、技术推广、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具体表现为:试验站是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是助力人才振兴的重要阵地、是区域乡村治理的重要基地。综合试验站的建设不仅有效破解了区域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才资源短缺、产业发展乏力、农业技术落后、制度体系不健全等难题,并且进一步解决了新农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系列难题,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阶段性成效。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综合试验站的实践探索对于服务现代"三农"发展,赋能乡村振兴起到了显著作用。
2023, 32(2):37-45,79.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2.006
摘要: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已实施十年,准确评估政策的减污效果,对进一步完善、推广生态补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以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06—2021年皖、浙两省中1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对城市污染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不仅显著降低了区域的污染排放,对于相邻区域的治污减排也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生态补偿通过加大环境治理投资力度及优化产业结构降低了区域污染排放。以上研究结论为我国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经验支撑。
2023, 32(2):46-54,140.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2.007
摘要:基于2005-2020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结合线性加权回归、空间自相关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模型探究中原城市群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之间的互动关系、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原城市群"三生"功能耦合度呈现整体上升趋势;研究区域"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就业人数占比、土地垦殖率、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区域空气质量指数以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是影响中原城市群"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同一影响因子在不同时间段的探测结果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2023, 32(2):55-61.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2.008
摘要:基于居民效用函数进行理论模型构建,并运用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增大道路投资增长率能够改善空气质量,但作用较小;增加道路长度对降低空气质量污染的效应要超过道路宽度的影响;轨道交通投资能够有效改善空气质量,轨道交通对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城市道路投资。建议地方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对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率进行预测,加大道路里程数,构建城市多中心体系,重塑城市布局,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等污染少的交通方式。
2023, 32(2):62-70.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2.009
摘要:猪价的精准预测是科学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前提和决策依据,也是宏观经济政策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多年来,猪价的剧烈波动一直困扰着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其形成机制尚不清楚。根据猪价形成的产业因素,构建猪价模型,分析产业因素对猪价波动的作用效应及其机制,结果表明:产业因素的突发变化会产生级联放大效应,形成产业事件,诱发需求方的负反馈作用,迫使供给侧实行自我调节(生猪出栏量和流动性的调节等),引起猪价的起伏波动,其过程历时2~3年;猪价模型量化了产业事件在猪价波动中的作用,揭示猪周期的实质。控制产业事件发生及其级联效应是稳定我国生猪产业持续、优质和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2023, 32(2):71-79.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2.010
摘要: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下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体现。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2015—2020年皖北六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发现:皖北六市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均呈现逐年上升态势;皖北六市五个子系统的发展指数变动趋势存在差异,2020年五个子系统发展指数均值显示出协调、开放水平相对偏低。皖北六市高质量发展障碍度分析表明,协调发展是各市共同面临的难题,创新发展水平也需增强。未来应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区域合作、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实施城乡协调发展,以持续推动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
2023, 32(2):80-89.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2.011
摘要: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使得城乡地区旅游流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以旅游数字足迹为来源,基于UCINET 6.212软件构建环巢湖城乡旅游流网络,并结合桑基图与社会网络相关指标对其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环巢湖旅游呈现出季节性特征明显、逗留时间短的时间特征,在空间邻近节点间呈现访问频次高和以特色旅游资源景观为导向的空间特征;整体网络规模高但密度低,网络结构不平衡,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特征,核心节点对边缘节点带动作用不强;姥山岛、三河古镇等节点位于网络中的核心地位,拥有着更多的竞争机会且非替代性优势明显。建议加强保护核心景点资源,提高边缘景点知名度,提升核心与边缘节点的联动效应。
2023, 32(2):90-96.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2.012
摘要:感官印象是旅游体验的重要影响因素,创造与众不同的感官印象是旅游目的地打造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游客的游记数据,分析得到游客对环巢湖旅游目的地的感官印象,识别目的地的感官体验供给状况。结果表明:环巢湖旅游目的地感官印象存在视觉印象差异化不明显、听觉印象缺乏区域特色、嗅觉体验来源单一、触觉感官刺激的利用不充分和味觉印象表现不佳等问题。需要运用营造感官景观、保护感官景观、丰富旅游活动类型和运用感官营销工具等策略推进环巢湖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
2023, 32(2):97-104.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2.013
摘要:法院对基础合同虚假之保理合同效力认定存在裁判分歧。保理合同不同利益主体诉求的差异性、立法与司法的差异性以及司法裁判正义价值目标的实现都要求在裁判中进行充分的利益衡量。司法裁判应在利益衡量方法与价值判断的指引下,在明确保理合同与基础合同相对独立、探寻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基础上,通过区分通谋虚假意思表示的内外效力、统一"强制性"规定对保理合同效力影响的司法认定路径、类型化适用基础合同虚假时民事责任承担的规则等方面来重塑基础合同虚假之保理合同效力认定的裁判路径。
2023, 32(2):105-111.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2.014
摘要: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和传统养老观念的改变,机构养老逐渐成为满足老年人养老的方式之一。利用最近邻指数和核密度估计法探究安徽省养老机构空间分布特征,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其空间分异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养老机构空间分布呈现多核心集聚,形成以蚌埠市、淮南市和马鞍山市为中心的"品字型"分布;不同等级规模养老机构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特征,大型养老机构呈现双核心集聚特征,中、小型养老机构则呈现出多核心集聚特征;养老机构空间分异由多个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其中,老年人口数量对养老机构空间分布影响最大,植被覆盖率对养老机构空间分布影响最不明显。
2023, 32(2):112-120.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2.015
摘要:根据霍耐特承认理论,社工人才的承认结构由政府承认、自我承认和社会承认组成。边疆地区社工人才获取承认的历程,经历了由形式承认到实质承认的政府承认、由工作承认到专业承认的自我承认和由情感承认到价值承认的社会承认的过程,但仍存在政府承认的阻滞、自我承认的弱化和社会承认的失衡现象。需要全面提升素养,巩固自我承认,夯实承认之基;立足边疆实情,深化政府承认,探索承认之路;满足群众需求,改善社会承认,搭建承认之桥;推动良性循环,增强承认互构,编织承认之网。
2023, 32(2):121-130.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2.016
摘要:基于长时段视角,根据史料记载并结合GIS技术,对明清时期北盘江流域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明清时期北盘江流域水旱灾害频发,并且明代发生次数及频率均小于清代;水旱灾害季节分布明显,分别集中在夏、秋季与春、夏季;水旱灾害的发生具有阶段性,但间歇时间总体呈波浪式缩短趋势;水旱灾害并发与交替发生情况明显;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显著,主要分布在贵州普定县、镇宁州、永宁州、安南县、普安县、盘州厅一线,及北盘江流域云南境内部分。研究旨在深化对北盘江流域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及规律的认知,也为相关部门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2023, 32(2):131-135.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2.017
摘要:诗画空间的"桃花源"意象形成于文图语言对渔人经历的事件叙事。渔人在事件里经历的桃花溪、桃花源等多个地点被文图语言空间化,因此文图空间中渔人经历的事件不只是一连串的事实,还包括一个个画面空间。文图语言对事象的叙事创立起诗画空间的整体结构,文图语言对物象选择和组合"铺陈"出诗画的多维空间,并以此为基础在合乎渔人经历发展和"桃花源"意象形成的空间秩序中呈现出世外桃源的形象与天地人伦的勃勃生机。
2023, 32(2):136-140.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3.02.018
摘要:高校承担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能。后疫情时代,高校国际化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教育资源共享渠道不畅,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产生消极观念;应急响应相对滞后,限制高校国际化深度和广度;线上教育模式存在短板,在线国际化质量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解决路径:坚定教育对外开放信心,整合资源积极拓展新型教育国际合作项目;以疫情常态化下治理改革推动高校国际化教育体系完善;充分发挥在地国际化优势,构建立体多元的国际合作网络。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230036 传真:
电话:0551-65786465 E-mail:ahndskxb@ahau.edu.cn
版权所有: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