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31(5):1-6,88.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2.05.001
摘要: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积分制作为新型乡村治理模式,通过确立党组织核心地位、推动形成多元化治理主体、加强各级治理主体联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以及促进"三治"融合内在统一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总结分析积分制实施先进经验对提升我国乡村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积分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宣传力度不足、农村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应从坚持党的领导、保障基层民主、规范实施过程、明晰奖罚政策等方面进行完善。
2022, 31(5):7-14.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2.05.002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市场前景巨大。以南京都市圈60个区县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测度南京都市圈各县区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并分析整体和局部的空间分异特征,以期为南京都市圈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南京都市圈的内生发展水平对发展潜力评分在一定程度上起决定性作用,其他子指标起协调作用;该地县域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南京都市圈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整体以南京市及周边为中心呈现"由中心向外扩散"的特征,高潜力发展水平区域对周边低潜力发展水平的辐射连带效应不显著,区域合作发展有待加强。
2022, 31(5):15-23.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2.05.003
摘要: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面板数据,探究安徽省城镇化和乡村韧性水平时空特征,并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及空间回归模型分析城镇化和乡村韧性之间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安徽省城镇化和乡村韧性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城镇化和乡村韧性具有空间相关性,且2005年之后各县域乡村韧性对城镇化的空间依赖性不断加强;乡村韧性不仅受到自身城镇化及乡村韧性要素的影响,而且受到邻近单元或者更远单元城镇化及乡村韧性要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思路。
2022, 31(5):24-30.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2.05.004
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正确把握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客观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统筹推进。安徽省的实践经验表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组织振兴,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因此,要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机制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乡村法治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德治能力建设等途径,着力打造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得力能干的村民自治组织。
2022, 31(5):31-39.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2.05.005
摘要:对环巢湖地区乡村人居环境村民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得分结果构建评价等级区间。结果表明:环巢湖地区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一般;村民满意度关键制约因素主要为建筑面积、建筑结构、住房年代、养殖环境与粪便处理、给排水设施、公厕数量与质量、子女上学、人均收入和购物方便程度等指标。建议通过以下策略提升环巢湖地区乡村人居环境村民满意度: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乡村生产环境;改善居住条件,提升乡村生活环境;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加强村庄治理宣传,提高村民参与性。
2022, 31(5):40-48,121.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2.05.006
摘要:工业生产活动中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是影响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控制碳排放的同时提升工业用地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长三角都市圈工业用地效率,用空间分析方法探讨都市圈工业用地效率在能源碳排放约束下的时空差异,并探讨各要素松弛变量及开发潜力。各都市圈工业用地效率的内部异质性较大;碳排放、土地、固定资产、劳动力等要素的开发潜力较大。因此,上海市要发挥核心辐射作用,工业用地结构调整要以减少能源碳排放量为重点,依据自身特点和优势,科学、有序地调整工业用地结构,逐步逼近"双碳"发展目标。
2022, 31(5):49-55.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2.05.007
摘要:采用2017—2021年安徽省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时空双固定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安徽省交通运输业和空气污染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各地区的空气污染在空间上呈正相关性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交通运输业各核心指标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私人车辆拥有量、运输货物周转量与空气污染显著正相关,公路里程数的增加会抑制空气污染,运输旅客周转量对空气污染的正向影响不明显。建议通过控制机动车数量、推广绿色出行理念、构建生态城市、对公路建筑施工项目有针对性地制定污染治理机制等措施来降低空气污染问题。
2022, 31(5):56-60.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2.05.008
摘要: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内基金收支缺口不断增大。政府财政补贴陷入偿还巨额转轨成本、责任转嫁、结构失衡的多重困境,其根源在于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不完善、权责不匹配和制度实践偏差。为优化政府财政补贴责任,须加快实施政府财政补贴责任法定化,明确责权匹配,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养老保险体系。
2022, 31(5):61-67.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2.05.009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乡村义务教育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剧变,一方面农村中小学数量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农村一些学生选择到城镇和民办学校就读。其原因主要是城乡人口迁移,以及地方政府对于中小学的撤并。乡村义务教育空间集聚引发了诸多问题,如家校距离过远、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不和谐发展等。解决乡村义务教育空间集聚的矛盾,应当顺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与趋势,保障农村居民的义务教育权,努力实现教育均衡,以及从根本上变革关于人才与教育方面的观念与机制。
2022, 31(5):68-80,126.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2.05.010
摘要:“三农”政策对农林高校的新文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析"三农"政策影响农林高校新文科专业建设的组态路径,得到回应农村生活现代化要求、回应农村治理现代化要求、回应农村产业现代化要求三种组态路径类型。建议通过强化管理学类新文科专业的建设优势、填补文科其他学科的新文科专业建设的空白、创新设置文科学科交叉的新文科专业等措施加强农林高校新文科建设。
2022, 31(5):81-88.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2.05.011
摘要:根据数据生命周期理论,个人信息风险可能存在于司法数据共享的数据收集、处理、存储、分析、使用各阶段。当前司法数据共享中个人信息保护主要采取"司法效益优先,兼顾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式,难以形成完善的司法数据共享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要达到司法数据共享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平衡,实现司法数据共享的价值目标,应厘清司法数据共享的价值基础,从人民法院与数据企业作为个人信息责任主体的角度出发,并在调整范式上,从"司法效益优先,兼顾保护个人信息"范式转变为"尊严保障"范式,以应对司法数据共享中的个人信息风险。
2022, 31(5):89-98.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2.05.012
摘要:保护未成年人的信息权益是数字时代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的核心议题之一。《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形成了父母知情同意的保护路径,有效发挥了保护未成年人信息权益的立法作用,但仍存在保护对象范围不清、父母所具有的保护权限过窄、对父母的信息素养预期设置过高等问题。可通过对未成年人进行年龄分层来界定保护范围、增设父母对儿童信息的综合保护权、强化信息处理者的安全责任等条款妥当解释法律规范,填补法律漏洞,最终铸就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空间法治秩序。
2022, 31(5):99-108.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2.05.013
摘要:基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同富裕研究的高质量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客观阐述我国共同富裕研究的现状、热点及演进态势,对研究趋势进行展望。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共同富裕研究主要集中在共同富裕内涵、依据、实现路径、重大意义等主题,也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未来研究应充分把握住共同富裕的合理边界,不断推进共同富裕具体实现路径探索,深入揭示中国共同富裕道路的世界意义。此外,多学科视野下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2022, 31(5):109-115.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2.05.014
摘要:我国当前的低生育水平表明适龄夫妇的生育意愿已经发生了变化,许多居民不再愿意多生育子女。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与所持有的家庭观念会影响其生育意愿,但影响程度及其演化趋势仍有待进一步量化研究。利用CGSS调查数据,分析近十年来教育与文化因素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具体影响和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与所持有的家庭观念都与生育意愿呈负相关;其中居民受教育程度与其意愿子女数之间的负相关系数多年来保持稳定,同时家庭的现代文化观念对于居民意愿子女数的抑制作用呈现逐年加强趋势。
2022, 31(5):116-121.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2.05.015
摘要:语言缺漏是语言存在的普遍现象,也是一种正常、动态的语言现象,并不意味着语言的不完备,相反则可将其视为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语言缺漏表面上体现为语言的缺环、空档、缺位等,内里却涌动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动因,遵循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语言缺漏现象只有在少数必要情况下才需要补位,且于客观上时刻受到社会文化的调制,主观上取决于人类的迫切需求。除此,一般则不宜补位、不能补位或无须补位,否则将可能以"补"害辞或适得其反。因此,应严格遵守语言发展的自然规律,正确对待语言发展进程中的缺漏现象。
2022, 31(5):122-126.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2.05.016
摘要:在《登泰山记》中,朱孝纯不能仅被视为游览活动的陪同者,而应看作登山观日的发起者。姚鼐沿着一条被"预设"的路线游览,朱孝纯则是游览路线的设计者。作为对话者,朱孝纯参与《登泰山记》文本建构,为游记增添了想象之辞。
2022, 31(5):127-134.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2.05.017
摘要:新文科课程思政建设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和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需要。新文科建设必须以课程思政作为提升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而课程思政建设则为新文科铸魂。新文科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旨可概括为"三切"即关切、确切和亲切。也就是说,新文科课程思政建设要着力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做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2022, 31(5):135-140. DOI: 10.19747/j.cnki.1009-2463.2022.05.018
摘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深入交汇的背景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教育必须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大学生知农爱农的情怀、强农兴农的使命感和专业素养,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爱农教育,是农业高校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培育文化自信是推动新农科建设、增强大学生爱农教育内驱力的必然要求,也为加强大学生爱农教育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和着力点。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230036 传真:
电话:0551-65786465 E-mail:ahndskxb@ahau.edu.cn
版权所有: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版权所有